招标文件中有哪些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投标文件的组成
招标文件按功能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招标公告或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办法、招标文件格式等。,主要阐述招标项目的概况和招标活动的规则。二、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样本等。,它全面地描述了招标项目的要求,不仅是招标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合同文件的重要内容,对招标人和投标人都具有约束力。三、相关参考资料,供投标人了解和分析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参考资料,如项目地址、水文、地质、气象、交通等参考资料。
二、招标文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政府投资审计实践,笔者发现招标文件前后表述不一致、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经常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招标文件投标须知中的投标报价与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中的计价方式不一致的。如某市政工程招标文件中规定“降水费用由招标单位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现场勘察情况综合考虑,计入投标报价,结算时除非工程面积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不予调整”,但在合同样本中描述为“100元/套天(含费用,含含税价格、井点安装及拆除费用,不含水电费用)。两种结算方式明显矛盾。前者是固定总价合同,后者是基于固定单价和实际工作量。招标文件中相互矛盾的内容应以哪一条款为依据执行?这就会导致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在算账的时候各执一词。
(2)工程量清单中对工程特点的描述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文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和最终结算的依据,而设计图纸是编制工程量清单最重要的依据。清单应严格按照设计意图编制,但笔者在审核工作中经常发现两者矛盾。比如某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明确规定砌筑砂浆为预拌砂浆,但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特性描述为现场搅拌砂浆;招标文件中的相关计价条款还规定,招标人应认真核对设计图纸,结合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纸进行报价,结算时除工程变更外,不得进行调整。该条款过度增加了投标人的风险,规避了施工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为最终结算留下了隐患。
(3)招标文件脱离实际。例如,在一个钢结构项目中,设计图纸中钢结构的不同部位使用厚型、薄型和超薄型三种防火涂料,招标文件中规定了防火涂料的品牌范围。但由于建设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提供防火涂料的厂家并不生产厚薄之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重新选择产品,不仅人为增加了工作量,也影响了工期。
三、制约招标文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客观原因:一是时间短。有些项目工期紧,建设单位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所有前期手续,包括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所以一套几百页的招标文件,必须在短短几天内编制完成,在这么仓促的时间里,难免会出现错误。二是招标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政府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将采用抽签方式。这种模式虽然客观上体现了公平公正,但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会选择专业素质高的招标代理机构,容易造成招标文件的漏编和错编。
(二)主观原因:一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了增加施工方风险的条款,同时难免顾此失彼。二是建设单位与招标代理机构工作机制不畅,导致编制招标文件时各部分工作内容脱节,编制单位疏于统筹控制,导致不一致。三是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水平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同时也不排除他们是出于私心而故意为之。
四、提高投标文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建设单位在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时,应对其技术、实力、人员素质、过往业绩等提出明确要求,必要时设立答辩环节,确保优质单位参与招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考核,对屡犯错误或已犯严重错误的代理机构应列入黑名单。
(2)建立顺畅合理的工作机制。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招标代理机构,都要通过顺畅合理的工作机制,保证不同部门之间能够互相检查监督,确保招标文件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监督和审核,不留死角。
(3)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的审核不能流于形式。工程量清单和标底都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包商最终确认工程结算价格的依据。建设单位应安排内审部门或委托不同于招标代理机构的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量清单和标底进行审核,对其严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实质性把关,不能流于形式。
(4)充分利用问答环节。招标过程中应设置问答环节,供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出疑问。回答问题要有充足的时间,不要走过场。我们要认真对待投标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合理回答,及时纠正投标人发现的问题。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