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很多民族能歌善舞,而人数最多的汉族却不行?
以前有一个笑话,56个民族55次考试加分,56个民族55个能歌善舞,但不能歌善舞不加分的,是汉族主体。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中,其他民族基本都是穿着独特的服饰,能歌善舞,但汉族是个特例。汉族好像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印象。汉族人也很会唱歌跳舞,但大部分人没受过训练,看不出来。
汉族最早以汉朝命名。汉初,当时的人们歌声嘹亮,各种舞蹈比比皆是。古书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男女都是这样。比如朱序的侯就曾经在面前舞剑,著名的鸿门宴上也有舞剑,都是男人跳的,而著名舞蹈家刘邦的戚夫人擅长弯腰跳舞。刘邦回到家乡时,唱了一首著名的风歌。此外,赵和德的掌舞也是出类拔萃的,证明了汉人从一开始就能歌善舞。
以后的朝代也延续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量进入中原,汉族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乐舞发展更为迅速。隋唐时期,新罗和西域的音乐融合到中原,如胡璇舞、霓裳宇易舞等。,也蓬勃发展,变得非常受欢迎。虽然这些乐舞来自外域,但都是汉族人唱跳的。
想一想“汉人不善歌舞”的说法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娱乐活动的。在皇宫里,也有贵族家庭。他们通常的娱乐之一是欣赏歌舞,而这些歌舞的表演者绝不能以外国人为主,必须都是汉人。
有人把汉人不善歌舞归咎于孔子,认为儒家思想压制了艺术的发展,这纯属无稽之谈。孔子本人很会音乐,祭祀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有人认为汉人不擅歌舞是因为宋朝。虽然宋代重视文化发展,但我们的文化却从包容开放转向更加内敛,尤其是到了南宋,朱成理学出现。但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在宋代,朱成的理学只是众多流派中的一个,不是主流,甚至长期受到朝廷的压制。而且在宋代,各种乐舞技术都有不少成就。
汉人真正变得不会唱歌跳舞是在明清时期。宋代兴盛的勾栏瓦丝、市井艺术、元杂剧,到了明代都受到了抑制。南宋出现的朱成理学,被明朝发扬光大,对民众的控制越来越严厉。在《大明法》中,对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的内容有很多限制。《明太祖实录》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袁明仁能歌善舞,但没有生育。明太祖在中街建了一座高楼,这样他就可以监视它了。他听弦歌喝博,就被绑在倒挂的楼上,喝了三天水就死了。
朱元璋觉得人们总是载歌载舞,忘记了生产劳动,容易出现非法聚会,造成各种混乱,所以人们直接观看,但是谁发现有人随便载歌载舞,就直接抓起来。后来,朱迪也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套并加强了它。歌舞艺术的长期扣紧,导致了很多舞蹈、音乐、戏剧艺术,在明朝崩溃了。后来清朝比明朝更惨,除了烟花柳巷和朝廷,其他地方很难看到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