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癌症筛查,有用吗?是不是浪费钱?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委员会已经明确指出,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关键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
随后,各地医疗卫生机构陆续推出各种体检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几滴血就能查出你是否得了癌症;一旦癌症“神器”被扫描,早期癌症立即出现...这些各种各样的体检项目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让市民有些不解。
防癌体检怎么查?我们平时做的防癌体检有哪些?什么样的防癌体检能让你尽可能避免“厄运”,过上安稳的生活?
体检套餐我看不懂。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癌症的预防。53岁的唐女士最近一直想着做一次专门的防癌体检。早些时候,她的一个朋友被查出胃癌,已经是晚期了。“他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但还是没查出来。看来还是要做一次专门的防癌体检。”
咨询了多家医院后,唐女士犹豫了:各种防癌体检套餐的价格和项目都不一样,有的几百元,有的近万元。检查的物品有几十种,哪些物品是“硬货”,哪些是“主食”,都不清楚。
某专业体检机构的“抗肿瘤体检套餐”,价格990元,网上团购价格480元,检查26项,其中肿瘤标志物筛查8项。某医院推出的防癌体检套餐,价格1678元,网上团购价866元,检查80多项,包括4项肿瘤标志物筛查。
另一家医院推出高端体检套餐,价格达到11000元,检查项目有50项左右。记者发现,该套餐的检查项目与其他医院基本相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包含了PET-CT检查,仅此一项费用就在8000元左右。
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癌症“神器”?
PET-CT是一种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机体某些功能变化和诊断疾病的目的。因此成为近年来防癌体检的“新宠”,尤其受到高收入群体的青睐。虽然价格不菲,但很多人还是把它当成癌症检测的“神器”,一定要“扫一扫”。目前,PET-CT是高端体检套餐中的热门推荐选项。
防癌体检一定要做PET-CT吗?肿瘤专家认为,将PET-CT视为癌症筛查的“神器”是一种误导。专家表示,PET-CT真正的作用不是筛查,而是对肿瘤程度的诊断,比如为一位患者检查肿瘤是否复发或有其他部位的转移。
近年来,业内人士质疑,用昂贵的PET-CT为正常人筛查肿瘤,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检查中可能存在辐射等风险,并非所有肿瘤都能“漏网”。刘德森也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防癌体检中没有必要选择这个项目。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有很多筛查手段可供选择,如b超、无痛内镜、低剂量CT筛查等。,便宜,辐射小,效果好。结合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也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肿瘤标志物异常有必要“中标”吗?
说到“肿瘤标志物”,这是防癌体检的又一大项。很多医学检查包装都提到“几滴血就能检测出近10种癌症”,也就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这类物质的存在或变化可以指示肿瘤的性质。
目前几乎所有的体检都包括两个基本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分别是肝癌和消化系统癌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在更高端的体检套餐中,肿瘤标志物增加到了13,不少体检机构还专门推出了“防癌体检套餐”。
在某知名体检机构网站上,8个体检套餐中有6个有肿瘤标志物,586元的男套餐和663元的女套餐都有AFP和CEA检查AFP、CEA、T-PSA(总前列腺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抗原)男性,价格1641元;1936元的女包D查APF,CEA,CA125(糖抗原125),CA153(糖抗原153)。
但是,这些项目也是体检报告上的一大“雷区”。但如果这些与肿瘤相关的指标出现任何异常,都可以把人“吓死”。
今年年初,徐女士所在单位组织体检,体检报告上标注了所有结果异常的项目。其中一张赫然写着“癌胚抗原”。“一点也不夸张。看到报道的时候腿都软了。”她觉得这个指标有问题,肯定是癌症。结果她做了一圈检查,没发现问题。
医学专家表示,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患者监测病情发展、治疗和康复的指标,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的标准。健康人的血清中偶尔会含有这些标志物,用它们进行癌症筛查,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低,因此经常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这种一般的肿瘤检测项目往往意义不大。
现今已知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还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单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能作为肿瘤诊断的依据。所以这些对健康人的检查并不能降低肿瘤死亡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和额外的其他检查。一位临床医生直言,整套肿瘤标志物用于筛查健康人群,和乱开药的行为没什么区别,大部分都是出自“你知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