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比较中西文化?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达1。思维方式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活的更高位置思考,跳出现实重视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或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西方人更注重从物质世界探索和验证问题的起源。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注重集体利益,包括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他们往往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充满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个人利益不能得到保障,更谈不上集体利益,正是这种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自由,把自由和民主作为对君主和显贵的奖赏。所以我们的人民总是向往天空,希望好官能出现造福人民。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政治来自人民,一切政治权力都只是人民授予政府行使的一种公共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相信老祖宗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相信现在,迷信权威,缺乏创新探索精神。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有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普及和推广科学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国和西方的道德价值观非常不同。西方强调个人本位,中国提倡团体本位。中西方不同的道德观念,使得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情;西方重理,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强调中庸和谐。西方伦理以人性恶为基础,强调个体道德教育,而中国儒家以人性善为基础,强调个体道德修养。

6.法制概念的异同。中国人崇尚礼义道德的约束,通过圣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克己奉公,导致人格缺陷,失去独立人格;而西方人则认为,人的原始欲望不应该被压抑。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他们主张用“法制”,用制度来约束,比如三权分立的组织和政治机构,而道德处于从属地位。

7.人的行为异同中国人性格内向,自省,喜欢“一日三救”,为的是向王之道看齐,非常重视修养,推崇中庸之道,导致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西方人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世界可以分为两大区域:东方和西方。他们的文化差异有很多原因。本文主要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1,受经济体制影响。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更加安静和保守。因为他们可以在一块土地上生活一辈子,所以他们的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江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使东方人讲究伦理道德,求同存异,求稳定,以“和为贵,忍为上”为人生准则。起源于爱琴海沿岸的西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而且欧洲农耕在古代社会远没有中国农耕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险,文化更外向。而且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使西方人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并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原则。2.受地理环境影响。封闭的大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于大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鉴,但空间意识薄弱。这种内向的思维导致中国人追求稳定和宁静的性格,缺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而西方国家大多处于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工业、商业、航海发达。自古希腊以来,就有注重研究自然物体和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山风、海啸和海洋环境的动荡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扩张和军事征服的个性。

第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心理造成的。它们是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中确立的,是一种永久的文化现象。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对于现代人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会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从感性到理性的本质飞跃,消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附:1。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归根结底,中国文化思想的关键在于孔子的“谦、礼、信、敏、智”。而西方文化则在于“奋斗”二字,在处理人事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

第一,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国终于通过“商鞅变法”统一了中国大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始了。这次统一不仅为中国统一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开始。此时的西方国家(这里主要指欧洲国家)还只是奴隶城邦。从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生产环境来维持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主张“不侵犯、尚贤”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意识形态。所以中国的文化里多了“和”,少了“争”。在西方国家,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迅速发展,游牧经济的扩张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奋斗”必然成为其文化中的关键。至此,中西文化开始“分道扬镳”。

第二,中西文化差异在16和17世纪持续扩大。此时,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变革。

1.在意识形态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人文主义”的传播一方面将人们的思想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自我欲望的过度膨胀,加深了西方文化的“斗争”。2.政治上,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的侵略和血腥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使其文化中的“斗争”日益凸显。

而在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得到了日益完善和加强,统治阶级安于现状,仍然梦想着“中国”。不屑也不想认识这个世界,更不用说“战斗”了。而且由于封建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人们也安于现状,不会也不敢“想改变”。

3.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国,无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本土的道教,都讲究听天由命,来世。西方教义强调来世,关注苦难,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注重反抗异族压迫和异教徒。例如,圣经中的许多故事描述了犹太人的抵抗和战争。

这种宗教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佛教和道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并产生的。当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安抚人心、有利于稳定的宗教来约束人们的思想,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西方国家,大多是松散的城邦,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战争获得土地和人口。于是,建立统一的国家就成了他们迫切的希望,而信教群众为了发展自己的宗教,打击异教,就与统治阶级“勾结”,根据统治者的侵略欲望,对自己的教义进行适当的修改,从而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同时也使自己的教义得到发展。比如欧洲的“宗教改革”。

4.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对“爱”的解读上。在中国文化中,对“爱”的强调是“大爱”,是对一切众生的大爱。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关注自己和自己的感受。所以西方文化中的“爱”主要是对自己、对家人或对一个个体的“小爱”。

5.文化差异的根源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正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中国文化必然会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地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向人民灌输“度众生”、“因果循环”等思想。所以人为了来世不死,这辈子做好事,所以对一切众生都有“大爱”。纵观西方文化史,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今天的资本主义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道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权,重视人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必然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所以西方社会的“小爱”就形成了。

文化其实是某一地区的人们长期融合形成的相同的心理素质。所以文化既然形成了,就没有好坏之分。

2.文化差异源于民族(或种族)性格。

西方人:

1,一般独立,外向,坚韧,有事业心。

2.文化崇尚个人意志,把世间万物,包括自然和他人(无论亲近与否)都视为个人面对和需要征服的对象。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被别人尊重和喜欢,认为这是一种“征服”。

3.突出个人,不太注重利益和友情,尊重真理而不是权威,都是这个民族造成的。

东方:

1,性格合群,内向,温柔且趋于稳重。

2.文化主张整体稳定,把世间万物,包括自然和他人(群体),都视为个体应该融入的对象,所谓“天人合一”。而不是让别人尊重或喜欢他们,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被接受(包括表面的“尊重”是否真诚),这是“融入”的体现。深层次的原因是,人都是国家的,他们表现出对权威的尊重,重视互相帮助的友谊(只在表达感情时赞美“君子之交淡如水”),容易服从集体的集权或代表集体。

3.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的案例中,我们难免会发现许多差异。比如别人赞美的时候,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谢;西方人做饭做事,总要搞清楚多少斤,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而中国人用的是一点点,一瞬间之类的词。饭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尊重客人的个人权益,不要催促或强迫;在烹饪上,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等形式美,而西方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中国人在一张桌子上一起吃饭,而西方人给每人分一份食物。在艺术上,西方人寻求真理,而中国人寻求上帝。等一下。中国人的实践包含理性,西方人的理性指导实践。所谓理性,就是人用正常的思维思考事情后做出的选择。可以说,理性是逻辑在具体事物中的应用。逻辑的总结在于我们的先验思维能力和经验。实践是广义上的行为和做事。一般来说,理性指导实践要求西方人重视事实,以逻辑为准绳,以概念为单位,以个体为基础;实践蕴含理性,要求中国人凡事重善,以虚实为准,以感性认识为美。中国人顺从,而西方人重视自由和平等。

西方的原始社会和中国没有区别。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资料公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社会的控制靠传统和父母维系。但是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产品过剩,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 * *与分配,* * *与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被阶级社会所取代,于是中西方的社会就不一样了。阶级社会被奴隶制社会所统治。世界各地的奴隶制国家都有不同的统治形式。东方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制,所有国家权力在形式上都属于世袭君主。西方的希腊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公职人员主要由奴隶主和自由民参加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和抽签产生。古罗马和斯巴达实行贵族制,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古罗马)和长老会(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或者一些其他系统。思考这一体系差异的原因,我们清楚地看到地理环境在其中的作用。

欧洲在地中海沿岸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其特点是岛屿众多,布满海岸线,而每个岛屿上的劳动产品又容易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人们更喜欢岛屿或半岛之间的原始经济和贸易,而地中海平静的水面正好有利于航行。但由于岛屿、半岛众多,各民族、部落各占一方,一水之隔,占岛为王,划清界限,不利于被某一民族占据,所以各地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贸易的平等取决于人的地位和人的观念的平等。为了维持这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雅典普遍适用的国家法就这样产生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因此,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实行民主。即使没有民主,民主思想也很容易被接受。希腊城邦制度是欧洲历史的开源,也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和真实写照。此外,“把普遍规律确立为城邦生活中不可动摇的标准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认为抽象原则比感性生活更为本质”(赵霖·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影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思维习惯。当然,思维习惯进一步影响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