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下山的道士都是些什么人?乱世道士为什么要下山拯救世界?
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基础和起源。作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的华夏子孙,一定不能忽视这个基本事实!
爱国、护民、敬祖、敬神是道教信仰的四大基础,其中爱国是第一位的。
道教早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济世”、“护国”的思想。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一互惠战术》第六十五说,僧人要“助国家得天心”;《太平经》卷九十一《拘留三古文第一百三十二法》说:“天为德君所独有,使之,则能自保,保家卫国。”这里的“帮助国家”和“保护国家”是指以某种方式帮助国家治理或保护国家安全。它的前提是爱国,因为只有有了爱国的思想感情,才能产生爱国的行动。
至简之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中国文化和中国道家哲学的精髓。道理极其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正所谓“讲真故事,讲假故事,讲万卷书”。“万物之始,道由简入繁”出自老子《道德经》。简单之道不仅为道家和儒家的哲学流派所重视,也是人世间的人生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不可。这是一种自然和简单的高级状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大公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下,技自然长而不求长;不求治疗,自然调节身心;不求功能,功能自然出现;你不问星期大小,脉象自然顺。最深刻的道理,就是最简单最普通的道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清晰的。最伟大的人只是因为简单而崇高。
路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开悟,玄奥就是简单,简单就是玄奥,从见山为山,到见山为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那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一些事情漠不关心,就会单纯。你能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们不是理解,而是认同。
心地善良,形式简单。折磨灵魂是人类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不说透,境界高;朦胧地看着,看透了你的心;彻底就是彻底,知道未知,故意不看透;知道世界看不透才是透彻,透彻不透彻,了解不清楚,难得糊涂才是真正的境界。
《简单之路》是做人的智慧。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是需要智慧的。化繁为简需要智慧、能力和决心。智者喜欢简单的道路,因此,功德不能操之过急;名利不应该成为它的负担。淡泊明志,静远。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人,踏踏实实做事,用智慧把事情简单化。
为了名利,他们纯洁得像童年的纯真,单纯得像父母培育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才能看到“斜阳照市,牛羊径巷归”的闲适,才能听到“荷风送秋风,竹叶滴露声”的音乐,才能感受到“空山似无一人,却似有声音”的空灵。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能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在流亡生活的时候还能悠闲地写醉翁亭记。
路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简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自由;简不是生活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最高的真理是简单,而简单往往是最简洁的。人要学会简单地行动,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做人,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超越自我欲望的牢笼,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人生的复杂源于迷茫,以“仁”抵御诱惑,以“智”解除迷茫。迷茫是人生从复杂走向简单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生活有很多种,我们必须忠实于它。忘记烦恼,保持真实的简单,才是人生的“简单之路”。
有一个故事,道简单,心平气和就是道:一个行者问老夫子:“你得道之前是做什么的?”老人说:“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道:“道如何?”老人说:“砍柴挑水做饭。”行者又问:“道是什么?”老人说:“得道之前,劈柴要记得挑水,挑水要记得做饭。”:得道之后,劈柴就是劈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道士和行者的对话启发了我们,很多无上的真理都蕴含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里。
当道路简单时,生活是容易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活和活法。经过岁月和生活,他们心里有很多感触。一切都放下了,一切都自在了。放下现在,舒服现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需要放在心里,生活中的很多包袱不需要挑在肩上。一旦放下,就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快乐和放飞心灵的愉悦。想要改变什么,首先要找回自己。我们都有势能,只是容易被习惯掩盖,被时间模糊,被惰性消耗。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应该用最少的遗憾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单。人生苦短,不要想的太复杂,简单的活着。生活的戏剧一旦开始,不管你有多怯场,你都要演到底。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有些路段,你只能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走。快乐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人要知道知足常乐。所有的悲伤,痛苦,那些你无法割舍的东西,都只是人生的一个过渡。如果你跳过它,你可以变得更令人兴奋。
最好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一杯茶,一张桌子,一个安静的地方,平淡的日子,没有杂念。但是,简单的生活需要各种努力,才能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总的来说,生活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会用挑剔让一切变得不完整。做一个简单的人,随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做简单的事,不要闹,不要闹,不要怕事,不要后悔,不要抱怨,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对抗,有些人一开始就笑,有些人最后就赢了。试着微笑,试着回头,放松自己,不要勉强,不要压抑,不要浮躁。过简单的生活,随心所欲,随缘而行,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常乐,微笑淡泊。哪怕你再苦再累,只要你一直往前走,你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不易,关键看你怎么过。情况在于心态。心态变了,情况就变了。你对生活的要求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和复杂,生活就会越艰难。相反,对生活要求越少,越容易得到满足和快乐。江山明月,无常主,闲适才是主;简单之路,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当你意识到自己无念时,一轮的心就会明了,呈现出心安的境界;安心自然,从容洒脱,以一颗如水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展现了安心的魅力。生活中,平淡是最真的,沉默是最美的,生活中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快乐。保持一颗童心。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向你的朋友公开倾诉你的烦恼。开心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的笑。也许倾诉的时候你所有的烦恼都会流走,所有的紧张都会在笑的时候释放。喜欢一个孩子,简单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保持心灵的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活中总有一个故事,却很难讲出来,于是在我心里,它渐渐变成了一首歌。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总是向往,失去的才是珍贵。所谓的得与失,爱情,风景,驿站,都在时间的尘埃中慢慢消逝。虽然有些东西很难放下,但不属于你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欢笑,有委屈的泪水,有懵懂的坚持,有对成功的信心,有对失败的警惕。每一次经历都注定是珍贵的。生命的丰富来自内心的悲悯,生命的美好来自拥有一颗平常心。简单的生活让人轻松愉快,简单的想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轻盈,因为简单,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心灵的宁静。
在早期道教中,爱国不仅表现为“救国”、“护国”,还表现为“救国救民”。
《老君吟诵诫》曰:“老君曰:吾国汉安元年,受道赐陵,立为天师,济世救世。”其中,所谓“道”就是一个人结盟和树立威信的方式。作者指出,一盟之道始于太上老君对张玲的教导。而“协助”就是协助,“协助国家”就是协助国家治理,“救命”就是支持国家命脉的延续。既然要协助国家治理,支持国家命脉的延续,其行为也包含爱国情怀。没有爱国情怀,就不可能有“救国救民”的实际行动。
自汉末张道陵的《石天》开始,道教中出现了许多类似于“济国”、“护国”、“辅佐国家”的词语,如《董璇灵宝二十四世图》中的“安国教化民众”;《太上洞神秘灵宝真经待解经》中所说的“兴国爱民,利民众”;正如《灵宝无涯男妙经》卷一所言,“心地善良,异骨成婚,平平安安,幸福安宁”;
《太上无极·文昌大东不朽经》卷一中提到的“助天改造、济国救民”;《玉皇经上》中的“慎独敬奉,家国平安”这几个字,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热爱。在这些古籍中,爱国和爱民几乎是分不开的,可见道教的爱国思想一直是深入人心的。
名字中带有“护国”二字的古籍也不少,如《护国祈雨消灾经》、《毕夏护国护民真经》、《太郎陵护国妙经》、《正一法文护国经》、《护国灵前》、《嘉积江东王》等。与军队的国防不同,道教的“护国”一方面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发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解难。就像“扶国”、“护国”、“辅佐国”都是基于爱国主义一样,“护国”也包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特别是有关“济国”、“护国”、“辅佐国家”、“护国”的古籍,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汉魏到元明,从清代开始不断被重新阐释和传承,充分说明道教的爱国思想是生生不息的...
我想问:你见过自古以来就坚持强调爱国的宗教吗?
在我国历史上,当许多王朝腐朽没落,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痛苦万分的时候,总是道教和道教人士挺身而出,运筹帷幄,协助一代贤明大师加速平定天下,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使天下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为推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历史功绩流光溢彩。他的光辉事迹广为人知,将会流传千古。
已故国学大师南由衷赞叹:每当世界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道教总是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