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河池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述评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实施重大项目897个,完成投资277.8亿元,增长365.438+0.60%,是近年来我市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一年。“十一五”255亿元的投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一是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交通建设投资达到67.2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42.5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两条高速公路和河池机场建设加快,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天峨至乐业县、新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等县域路网项目和桐乡油路、通达工程等农村公路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沪鹰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广西泰兴电子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锡综合回收及电子焊接项目、河池市电网改造工程、河池体育馆、河池市公安110指挥中心及应急联动中心综合楼、河池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县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河池大学东校区、江源公司缫丝厂、丝织厂扩建、南部锌铟技改项目、中心城区城西大道项目扎实推进。三是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龙潭电站一期、大化电站扩建、华南地区电解锌年产654.38+0.2万吨、荷花氨和尿素厂节能降耗扩能、都安永新日4000吨甘蔗压榨能力、东兰烈士陵园保护扩建工程、城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其中,自治区级重大项目11个建成投产,市级重大项目22个建成投产。四是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市财政安排前期工作经费7500万元,是河池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金城江至南宁铁路、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市北环路、中缅油气管道(河池段)、龙滩电站二期、岩滩电站扩建、河池中心城区龙江河段综合治理、水电站工程等一批事关河池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成立项目办、金融办,出台33条工作措施,强化“六个一”推进机制,建立动态监管评估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统筹解决用地、资金、审批、规划、环评等重大问题。第六,积极争取资金和土地支持。市* * *获中央和自治区项目预算6543.8+0.52亿元,居全区首位;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融资6543.8+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亿元;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92.4公顷,是年初自治区下达指标的12倍。
(2)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加快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21.85: 45.32: 32.83调整为21.94: 43.28: 34.78。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收入增长32.45%。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均位居全年前三。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本分别比上年增长3.7%、8.2%、17.9%。二是工业技术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9.7亿元,增长192.36%,是我市技术改造力度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增速位居全区前列。金河、金泰、南方、姬阆等8家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6543.8亿元,宜州、都安等8个县市技术改造投资增幅超过200%。三是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困难。一是加强煤电油运协调服务,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条件。年初,超过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停产并逐步恢复生产。二是争取上级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4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市本级对金河、无极等11企业拨付430万元,对南方、广维等14企业拨付500万元。三是安排5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26亿元新增贷款。四是为20余家重点企业办理土地抵押贷款手续,抵押金额8.78亿元。五是广维集团与万伟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成远公司引入中国五矿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3)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发展“三农”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大灾之年农业继续增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6543.8+037.76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11.00%。
首先是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防灾抗灾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预计粮食总产量1.071.600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甘蔗总种植面积1137400亩,增加72200亩,原蔗总产量430万吨。秋冬种植面积1.691.900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植桑园面积1.700亩,面积恢复到59.05万亩,总体规模保持稳定。肉牛、山羊、香猪、瑶鸡、乌骨鸡、山鸡、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养殖基地加快建设,渔业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29%。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广西宜州市实施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在宜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我市先进经验,确定宜州为广西蚕桑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蔗糖业一直在发展壮大。预计本季可产白糖50万吨,产值约6543.8+08亿元,创历史新高。林产品销售有所回升,全市木材产量达到1156700立方米,加工人造板达到284300立方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家。
四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开工加固水库18座,建成水库15座,修建防洪堤8座3公里,完成水土保持工程6660公顷,新建饮水工程479座,新增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5座,解决了23.3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以上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天峨县被列为全国首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水利投资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走在了全区前列。五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农业补贴8230.42万元,主要用于水稻、玉米良种推广、渔业用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机购置等。,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培训返乡农民工22805人,培训库区移民168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54.38+0.2万余人,帮助8.5万人转移就业。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27万多人次,均超过年度计划。
(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城镇化。
全市城市建设投资43.96亿元,增长3.261%,其中中心城区投资8.29亿元,增长65.438+036.50%。城市建设实现“年初见成效”目标,县城建设如火如荼。一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创新项目融资平台,争取城市项目建设合同贷款、地方债、意向性贷款等建设资金20.34亿元,创下历年城市建设投资新高。“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详细规划和重点路段景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城西大道、城市绿化配套工程、人行道改造等一批项目建成,城东新区南路网一期工程、龙江七桥、一江两岸景观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等一批项目, 和金城江公园整治加快推进,为“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整体推进县城建设。宜州、罗城、天峨、东兰、都安、大化等一批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巴马县先后获得“中国最美小城镇”、“十大最适宜人居、最佳休闲养生小城镇”、“广西优秀旅游县”等称号。在人民网主办的“中国最具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宜州获得第二名。三是启动城乡景观改造前期工作。坚持规划引领,把城乡景观改造工程与整村土地治理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村庄防火改造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为今年全面实施城乡景观改造打好基础。
(五)深化开放合作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实施吸引大而强战略。成功引进浙江沪鹰、广东华宇等9家投资项目超654.38+0亿元的大企业,新签约项目340个,总投资209亿元,实施项目565.438+04个(含历年签约),到位资金654.38+04.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施外资项目11,实际利用外资635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增速全区第一。二是全方位加强对外合作。华西集团总部顺利迁回河池。分别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泛珠交易会上,与境内外客商签约重大项目18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与国内外客商签约重大项目20个,意向投资总额66.69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增长23.98%。三是增加城乡消费。全市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3.45%、19.28%、15.57%。各类“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6万台(件),销售额达184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3.8万辆(台),销售额3.49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54.38+0.347亿元,增长654.38+0.28.80%,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新建改建农家店500家,覆盖9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财税、投资、资源环保收费、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和社会事业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良好开局,超额完成年度林改任务,勘界发证进度居全区前列。五是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站)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543.8+08亿元,利税总额6543.8+03亿元,出口创汇6543.8+092.3万美元。六是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开展投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市清理行政审批事项619项。投资70多万元启用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办证大厅,加快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办结率位居全区前列,成为全区两个不加班的地级市之一。群众满意率达到99.9%。
(六)加强财税工作,采取措施遏制财政收入下滑。
受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国家减税降费、龙滩电站纳税形式变化等影响,全市各项财税减收达5.5亿元以上。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及时分析形势,加强收入监控,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联动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全力扭转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局面。全市财政收入比一季度下降35.74%,到年底实现正增长。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减少202万元。同时,紧紧围绕“三年”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助推企业发展,支持项目建设,不断加大金融资源培育力度,努力做大金融“蛋糕”上级一次性追加各类专项补助,金额达365438+3400万元,比2008年增长33.20%,创历史新高。危机之年,金融界从河池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与河池人民共度时艰。中国人民银行河池中心支行发挥了指导和协调作用;河池银监分局起到了监督和指导作用;金融机构迅速、有力地应对了危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市信贷新增11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0亿元目标,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为河池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城市。
针对我市未完成“十一五”减排中期目标的严峻形势,以铁的手腕严格落实责任措施,扎实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重点启动一批华南、广维等重点耗能企业减排项目。城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和县(市)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5家制糖企业通过验收,淘汰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环保部解除我市“区域限批”。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4.5%左右,31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完成全年任务的116%。深入实施山体绿化、矿区生态修复和城区石漠化治理,已完成人工造林31.82万亩,占总任务的1.05%,完成沼气池建设2.38万个。污染源普查通过自治区验收,重点流域水质保持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总体良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近年来首次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八)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初步统计,全年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1.04%,教育支出增长15.27%,文化体育支出增长16.5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4.37%,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4.37%。十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文化、教育和体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中期目标得到落实。所有4909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都得到了资助。印发《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巴马县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成功举办了庆祝国庆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第十一届铜鼓民歌艺术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制作暨旅游商品展示大赛等大型活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全面发展,成功举办了广西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展示等大型体育活动。河池运动员覃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60公斤级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
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帮助9639名返乡农民工、1359名高校毕业生、689名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7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50人,就业困难老年人再就业3293人,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8%,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
扶贫开发和支持库区发展。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投入3654.38亿元。都安大化大石山区赢得大会,扎实推进落实国家扶持少数民族(毛南族)发展工作,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广东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不断壮大,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47个百分点。《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设计报告》经国家批准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43.8+6.62亿元;龙滩、乐滩水库移民补偿规划得到有效推进;完成新建电站水库移民前期补偿安置投资2.7亿元;大中小水库后期配套投资1.61亿元。
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低保、五保实现,城市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35元/月。参加“五险”人数超过9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新(改)建廉租房2519套,建成352套。新建保障性住房4547套,竣工2035套。农村危房改造第一阶段开工20844户,完成16053户。
卫生保健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81%,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了一个新台阶,医改有序推进,成立了市级中医院。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科学有效处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9)全力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完善信访维稳机制,全市信访维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群众信访总量和人次同比下降30%以上,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7.84%,累计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5%。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各项重大活动期间的维稳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岩滩电站库区移民“10 12”聚集静坐事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三大行动”和“百日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主要考核指标均有所下降。
(十)夺取抢险救灾重大胜利。
2009年,我市旱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灾情发生后,我市立即组织科学救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救治,灾区秩序稳定。特别是罗城县卡马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武警水电一总队的大力帮助下,齐心协力,军民齐心协力,科学施救,果断处置。经过6000多名军民24天昼夜奋战,10多天疏散安置群众36000余人,做到无人员伤亡、无大病、无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确保了水库大坝下游群众生命安全和大坝安全。救援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受到国家防总和国务院新闻办、党委和自治区的表扬。面对40年一遇的大旱,全市抗旱人数达91.98万人,抗旱资金达4675万元,抗旱灌溉面积50万亩,解决了290654.38+0.93.2万人和654.38+0.93.2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问题,实现了“保生活、保生产、保收入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