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明星一部剧8位数的情况下,冯提出“按名付费”可行吗?

李连杰拍摄《投名状》时,有“知情人”透露,该片耗资1亿元,拿走了全片近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

导演陈可辛说,李连杰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票房号召力,他在好莱坞要赚近6543.8+0.2亿元(人民币)。这次他就是重要的友情价,他的加盟给电影带来了很多资源,值得花。

孙俪拍《那时满月》时拍了85万集,全剧74集,一共赚了6290万。

对此,她是这样回应的:“我进娱乐圈的时候也是跑龙套的,没台词,镜头也少。辛辛苦苦几年才拿到今天85.1万集的片酬。希望大家不要颠倒顺序。”

杨颖被曝在拍摄《孤芳自赏》后抽走8000万元,但电视剧播出后,观众评价“整场演出不在线”。

后来,杨颖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这个问题,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值得。”。

虽然娱乐圈“限薪令”升级后演员片酬高的问题得到了遏制,但这些流量偶像和顶级大咖的片酬依然是几千万。

一出戏,他们赚到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讽刺的是,很多所谓的高投入、全明星大制作,一出来,原来是彻头彻尾的烂片,没有文化价值,没有商业价值。

李连杰、范冰冰、古天乐、黄晓明、梁家辉、许晴、杨颖、Jacky等明星集结《封神传奇》,豆瓣评分2.9,成为年度“烂片”代表。

黄晓明、宋茜、彼得、张莉、翟天临、李奥、贾妮斯等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古情歌》。豆瓣评分3.6,观众称之为“辣眼睛”。

针对“天价片酬拍不出高水平作品”的问题,曾主演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国家一级演员、政协委员冯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国家应出台‘新的文艺团体职称评定制度’,按职称设置演员的稿酬上下限”。

虽然他的愿望是好的,但可行性不高。

一个演员在不同的作品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每个演员都有演技脱线的时候,也有演久了的时候。在技术层面上,很难评价一个演员是不是好演员。

以黄晓明为例。虽然因为个人演技被嘲讽,但在《人子》、《中国合伙人》、《琅琊榜》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面对一个表演忽上忽下的演员,很难用单一的评价标准为他设定一个合适的报酬。

更何况,影视作品要呈现世界上的各种状况,不仅需要演技高超的实力派人物,还需要一些长相和艺术都不错的新生代。

把这些人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较和评级是不合理的。

一部作品的好坏不取决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而是由整个剧组的共同努力决定的。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团队,不一定能出好的作品。

比如张艺谋导演的长城拼装马特?达蒙和佩德罗。帕斯卡,威廉?大富、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语嫣、田静、鹿晗、李淑昕、林更新、黄轩、郑恺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演员投资6543.8美元+0.5亿。最终豆瓣评分4.9,连及格线都没踏上。

一个著名导演,高投入,大制作,全明星,就是一场“巷战”的结果。

可见,一部作品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与演员是否拿到高薪没有必然联系。

三位一体的作品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有很多所谓的“烂片”,其实都拿到了超高的收视率或者票房。很多好作品,但是收视率不理想。

以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为例。老戏骨云集,剧情细腻,制作精良。豆瓣评分9.6,但是评分并不是很可观,文化价值远远超过商业价值。

陈坤和妮妮主演的《天盛长歌》口碑不错,但收视率并不理想。

杨颖和钟汉良主演的《没有自我欣赏的孤独》虽然得到了很多差评,但收视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你不能简单的把演员分成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价值。

第四,真正拿高薪的,从来都是少数“著名演员”。这些“著名演员”有的靠粉丝买单,有的靠个人号召力,有的靠过硬的演技。

总而言之,他们都有理由拿高薪。

说到底,高薪问题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不仅在中国存在,在欧美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存在。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影视剧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演员的演技是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好坏既取决于技巧水平,也取决于观众的观看体验。

用硬性的标准来定义一两件关于感觉这样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显然是不合理的。

虽然冯的建议不可行,但部分演员片酬过高的现状亟待解决。

一方面造成了演员收入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娱乐圈的市场秩序。

毕竟娱乐圈不仅有高薪明星,还有很多低薪的边缘群体。

那些额外的群众演员,一部剧的收入也就几十上百。

而那些在片场为“著名演员”表演“最苦、最累、最危险”动作的特技演员,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千到几万。

几百倍的收入差距,显然是行业乱象。

刘德华和身体替身。

另一方面,在高薪的引导下,艺考大军越来越壮观,无数少年梦想成为大明星。

无数有演员梦的人,都成了“北漂”“横漂”,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下一个“王”的样子。

演员作为一种职业,在职业收入远远超过科学家、教师、医生等职业群体的情况下,无疑给下一代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当更多的孩子说自己的梦想是当明星,而不是当科学家的时候,演员的高薪就成了整个社会的悲哀。

在中国音乐大繁荣时期,罗大佑曾总结出三个观点:

一是表演太多,但没有实质内容;

二是技术太多,却没有效益;

第三,手势太多,但不和谐。

这三个观点在现在的娱乐圈还是适用的。

但是,要改变娱乐圈浮躁的现状,解决演员片酬高的问题,绝不是所谓的“新文艺组职称评审制度”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经济时代,明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前是成千上万的粉丝捧着,背后是无数资本的支持。

娱乐圈看似是一个圈,其实背后是资本圈,外面是观众圈。

强行制定规则,在资本的运作下,很可能导致更多的潜规则。

改变娱乐圈的现状,不仅要逐步完善行业规范,更要提高全民的艺术欣赏能力,让烂作品没有市场,不合格的演员不受追捧。

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