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多大学算术
古代孩子8岁会学算术。
根据鲍波的说法,古代人在八岁时离开家,学习小艺术和执行小任务。意思是古代孩子八岁就要上小学,学习识字、算术等知识,以及一些待人接物的礼仪。
伟大的戴笠的一本书《鲍波》继续写道:带着一束头发去上大学,学习伟大的艺术,完成伟大的节日。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成年了,就要上大学了。学习的内容是射击和战斗。这种搏击并不是指驾驶马车(驾照),而是在疾驰的战车中,他仍然可以用弓箭射向目标,这比驾驶困难得多。庙会的仪式意味着进入国家治理的层面。
算术教育
近代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从清末颁布癸卯学制(1903)、废除科举、设立中小学之后开始的。当时小学有算术课,中学有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学、簿记)。
民国初年(1912 ~ 1913)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教授簿记。实施时间最长的是1922公布的任旭学制,将小学和中学改为六年,初中两个年级,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初中三年。
初中数学教算术、代数和平面几何,高中数学教平面三角形、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和平面解析几何(高中分文理科,部分理科科目增加了立体解析几何和初步微积分)。这个学制基本一直用到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多改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班。20世纪50年代,高中数学停止了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之后恢复并增加了微积分、概率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