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古代学的学分。隋唐“岁考”不合格者,留后路。
功劳,不要以为这只是现代学生的追求,古人为之付出了努力。
录:“逐年招生,中年考核。一年对经典的背离,三年对专业音乐团体的尊重,五年对师友的学习,七年对学弟学妹的学习,这些都叫小成就。九年的理性知识,没有反对的强大立场,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也就是说一年一次,隔年一次。一年的学习确定了你的志向,三年的学习取决于你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五年的学习取决于你是否博学和亲近老师,七年的学习取决于你是否有独立的头脑和择友的能力。这些都做到了,说明你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你能在九年内举一反三,坚强独立,不违背老师的戒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说明你的学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的水平。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设立国子监,这是中国古代学术制度的重要进步。国子监没有明确的学习年限,但是考试很严格。西汉时每年考一次,方法是“设科射策”,相当于今天的抽签问答。东汉中期,考试改为每两年一次,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否则留下来继续读书。隋唐时期,官学开始对学生年龄和学习年限做出明确规定。比如法学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学习年限为6年。考试分三种:旬考、年考、毕业考。10天考试的内容是10天内完成的课程,不及格的将受到惩罚。考试内容是一年内学完的课程,不及格的留级;通过毕业考试,获得推荐和集资资格,否则被勒令退学。
宋代实行学分制。后来的朝代也大多实行。那时候叫积分制,其实就是学分制。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国子监分为三院:外院升级为内院,内院升级为上院。评价结果分为上、中、下三档,然后综合得分为:品行、学习优秀者为优秀,优秀、持平者为中等,持平或优秀、消极者为较差。这三种考试都采用积分法。
明朝也采用了宋神宗时期的方法。国子监的学生采用积分的方式,积分通过的人可以被授予相当的官职。国子监按学术水平分为义、志、广、僧、诚、率真六个等级,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高年级实行学分制。如果一年内分数达到8分,该生就通过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提前毕业,找到工作。
清代国子监的设置与明代相同。一个月考一次。月考,排名第一的得1分,排名第二的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