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医院院长杜是受10元饭盒奶奶的启发,为离岛人当医生的。
庄珠玉出生于澎湖县集北,16岁嫁到高雄,她和丈夫在工程方面小有成就。因为她发现很多澎湖村民在高雄港当工人,经常没有住处。她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家里的仓库,还提供了10块钱的自助餐吃,让这些码头工人能吃上一顿粗茶淡饭,有体力干自己的活。
2005年,奶奶因为膝盖的问题,带着杜来到一大医院做手术。手术后几天,奶奶急着出院,说要回去打理生意。杜很好奇:“你这么急着回去有什么事?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姑姑的德行和善良。
杜从他祖母的报告中得知,他的许多病人都来自澎湖。为了看病,他们前一天就要去高雄,一般看病都来不及,只好在高雄再住一晚。也就是说,澎湖的这些病人看病需要三天两夜。
杜心想:“既然澎湖病人来高雄看病这么难,我倒不如飞过去。于是,他开始时不时和医院的同事去马公、吉北、王安等地义诊,持续了一段时间。
只是在过去的五六年里,杜在病人的谈话中听到过“赶飞机”三点钟的字眼。经询问,他得知这些来自澎湖的患者在看完病后,急于赶晚上最后一班飞机回家。
看到病人着急赶飞机,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每次往返都是一场大的斗争。杜认为,必须想办法解决澎湖的看病问题。因此,自2065438+2006年5月起,益达医院与澎湖县* * *签订战略联盟,提供每月上门服务。
一个病人死亡的启示杜每个月都去澎湖义诊,后来又在澎湖承接了IDS项目,跟一个住在岛的病人有关。
患者到台湾省找杜做脊柱手术,术后情况良好。他同意每三个月回来一次。然而就在对方回访的时候,患者的女儿出现了。原来这个病人已经去世了。
杜惊呆了。得知此事后,他才知道,当病人因为心梗需要IDS住院医生的帮助进行转诊时,却找不到医生,最后病人死在家中。患者的女儿拿着一张回访单对杜说:“我妈生前跟我说,一定要亲自感谢杜院长。”杜被感动了,难免后悔。
为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杜立即责成益达医院组成“澎湖IDS项目工作组”,从2017开始运作,包括益达医院、益达肿瘤治疗医院、医院、白沙乡卫生院、市第一卫生院、王安乡卫生院、乡卫生院。
益达医院实施的澎湖IDS项目有几个特点:一是驻扎在离岛的医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包括主任、部长、院长,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也提升了这些医疗精英的服务热情。其次,澎湖人饮食偏甜偏咸,缺乏口腔清洁的观念。因此,益达团队特别注重健康教育的实施,从生活习惯的指导上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还采取“留在当地人民站”的方式,让原本从澎湖离岛来的医疗同仁可以直接回老家留在驻地。这样他们的服务意愿更高,也更接地气。
杜最引以为豪的是转介服务。无论是从离岛转诊到马工,还是从澎湖转诊到益达医院,都有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即使患者在益达医院治疗,也有专门的人员提供协助。
澎湖颁发荣誉县身分证的IDS计画,历时四年。益达医院接手澎湖离岛约两年后,医生出勤率提升至90%(过去约60-70%),护士出勤率为65,438+000%,无论是患者满意度还是转诊速度都有显著提升。
澎湖县委* * *感谢杜的贡献。除了邀请他担任县政治顾问,还于2017年6月5日授予他“荣誉县市民”证书。
“从商业角度来看,益达医院在澎湖承接IDS项目其实赚不到什么钱,”杜坦言。医院管理层除了要考虑利润,还要懂得积累快乐,才能长久。而他投身于IDS项目,也是有教育意义的,让年轻一代的医务人员知道,医保制度虽然不完善,但对农村的人还是有很大的照顾作用的。
杜对离岛的医疗服务想得很多,也想得远。除了评估在澎湖建义达医院分院的可能性,他还想未来把服务版图扩大到金门、马祖、蓝雨,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村民。
——本文节选自《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神经显微重建外科权威杜的医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