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南: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难成圣人。”学佛的人只讲理论,没有把握住人生的根本,万劫不复也修不出圣人的境界。反正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成仙需要无数功德。

南怀瑾大师认为,事实上,我们整天都在这里打坐和念经。求佛求福求智慧不就是贪吗?绝对的贪婪。但是真正学佛的地方在哪里?不是你的形式主义。又不是你装成和尚。功德来自于行,而非禅定;我在享受冥想。双腿合拢,双眼紧闭,什么都不管。天地间我更能享受什么?这绝对是自私的。

南说:有一次,一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警察来找我,谈起了执行任务的艰辛。他说:“老师!我真想早点退休,可以在你身边干活,随便收拾收拾,端茶送饭。”我说:“你是个诚实的绅士。多承担点麻烦和痛苦,为当地人民做点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学习。”

真正的修行,说到底就是一种方式:许愿。

什么是愿望?就是纠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从内心出发,不是发出来的,所有的行动都是思想的发挥。我们要求空,这是在追求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是思维的根本。在行为和思想上真正的空无几乎是不可能的。假设有人完全空明,变得无知,那为什么还要费神修行佛法呢?所以空真不是这样的。

所有人都坐了起来,拼命寻找空虚。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空的原因。

为什么在功夫和打坐上不能有所进步?大家一定觉得方法不对,拼命找师傅求方法。不要!不要被自己欺骗了。为什么功夫提高不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决定?因为心不转了。如果心理行为完全没有改变,功夫不会进步,顿悟也不会完整。在中国文化中,儒家和道家有着相同的观点和相同的论点。

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问题,大家都要反思。首先,因为学佛就是要先看这个世界,所以要先找出分离,跳出来。因为如果跳出来不管,慈悲心是做不到的。先说慈悲心,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理,看看能达到多大的慈悲心。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我们淘汰了多少?比如有个例子。练得越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舒适地坐在冥想中。你还在为有人打扰你而生气吗?这种心理作用是否与同情心相悖?

《姬发句》中有云:“虽是小恶,后世必引大惧,有大损,如毒人胃;虽然是小福,但后代会感到大欢喜,会成就大利益,比如五谷丰登。“由此可知,细微的善恶因缘,如影随形,会生出广大的苦乐。南怀瑾告诫弟子,也要提倡小善,不要做小善;对于小恶行,也要想尽办法改掉,不要因为小就去做。

王居石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他一有空就去禅寺,或者帮园丁种菜浇水,或者帮教规老师砍柴做饭。他总是很忙。如果一个不知名的禅师告诉一个信徒,他会用心聆听。

有一次,王居士在禅堂外看着学和尚眼鼻的禅修姿势,不禁长叹了半天。

这一声叹息恰好被路过的无名禅师听到。禅师问:“你为什么叹气?”

王居石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不解,问道:“平时真心帮助寺庙,听佛也很用心。可以说,你的身、口、心都在法海中游荡。你为什么叹气?”

王居士答道:“实话告诉你,我的烦恼是因为我不懂佛法。禅师,我无法理解你教给和尚的佛教教义,比如'祖上从西方来','狗是否有佛性','即心即佛','如何做一个佛教徒','如何做一个佛','如何做一个真面目','道在何处'等等。就像雾里看花,不知道该说什么。禅师,为什么我听得那么用心,还是听不懂?”

这位不知名的禅师说,“以前德善禅师见学僧入口就伟大,林佶禅师见学僧入口就喝酒,雪峰禅师见学僧入口便道是什么,周目禅师见学僧入口便道用30棍放你自由。”历代的一些大师,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一个案例,还是没有开悟。可见,学禅一定要用心,不能光听。"

王居士还是不解,问:“我怎么能参加呢?”

无名禅师说:“就先参加这个‘我不懂’吧!”

不管你懂不懂,那都应该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南怀瑾先生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理解很多人渴望学佛,但并不是真的想学佛。而且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懂佛教,所以他建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善事,也就是无佛求佛!

什么是修行人?是一个时刻严格把关自己的人。修行的人总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不要认为有一个方法,一个气功,三脉七轮,或者一个口头禅,然后你就整天紧张,这是不相干的。我们见过多少学佛道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精神不正常。为什么它们会被污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异常?因为没有严格实践。也就是说,没有严格的自查自纠。

所以,如果你在心意和愿望上没有动摇,那就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谈结果。

不要以为自己的腿一个小时就能起来;一个半小时能升到星期几?没有这回事。腿不靠谱,修“行为”就是修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所以我们禅修的时候,都是坐在那里偷,但同时社会上那么多人都在为我们忙碌。所以佛教里有一句很棒的话,是早晚念诵的一句话:报四种恩,济三种难,这是实现愿望的愿望,提醒我们每天做功德。我们学佛的,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报四种感恩。这四种感恩,都是我们欠的:佛的恩,父母的恩,国家的恩,众生的恩。

一天一次体验。

“一点点立功不是天生的”,立功要慢慢来,一点点来。今天每天做好事,就相当于独资建了一座庙。一切佛菩萨,都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业力之轮中六大司的任何一部分。你不必去寺庙或南海寻找观音菩萨的踪迹。也许你在街上遇到最穷最可怜的人,就是有眼无珠,不认识他。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做一些慈善和施舍,你会得到很大的好处。或者是你最讨厌的一个人,或者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观音菩萨,也许是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父亲或者你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