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
1.刘邦和项羽造反的原因不同。
刘邦出生在楚国的一个平民家庭。他只是一个平民,懒惰,无所事事,没有野心,但他喜欢交朋友和忠诚。天天和朋友吃喝玩乐,赌博鬼混,流氓习气很重,有江湖大哥的味道。这样的人,有吃有喝有玩,就会安于现状,不会自找麻烦,不会有大的作为。但机缘巧合,因为这位江湖大哥的威望,给了他一个小亭子,因为国家繁重的建设需要全国运送大量的劳动力,他负责组织护送,又因为天气原因,导致他无法按时到达服务地点。按照秦朝的暴政,只有等死。为了生存,或者说多活一天,刘邦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被迫造反。
我们再来看看项羽,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因为家族与秦国征战多年,浴血奋战,为楚国的兴衰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最后楚死了,亲人也死了。所以项羽虽然比刘邦是楚人,但他对秦国的仇恨远远大于刘邦。这不仅是家族赋予的民族仇恨,更是家族仇恨。他最初的谋反是为了推翻秦朝的独裁统治,所以他的目标比刘邦更加坚定和明确。
2.刘邦和项羽的战略目标不同。
刘邦被迫活着,是因为他需要活着。活着是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目标。他投靠了项羽,投降了楚王。当时只是为了这个简单的目的。直到楚王告诉他“先入关为王”,刘邦心中的未来愿景才被激发,幻想出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项羽反叛全国,封他为汉中王之后,才意识到以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让曾经震惊的秦始皇拜见楚国的权威和霸气。对于刘邦来说,他的战略目标是随着自身环境的变化逐步升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他更加灵活,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更强。
项羽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推翻秦朝的统治。当这个目标实现后,他并不想成为秦始皇那样的皇帝。他只是想把整个国家恢复到春秋战国的格局,这是他之前从未改变的战略目标。因为这种最初的坚持,项羽的实现之路比刘邦更直接,更早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当这个理想实现的时候,他却止步了。继续以霸主的方式维持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平衡。
3.不同的抱负
前面说过,刘邦的战略目标是一步步演变的,而项羽一直坚持一个目标。按现在企业的话来说,守不住山河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野心,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市场范围。刘邦的野心在这方面明显超过了项羽,那么野心是怎么来的呢?这取决于洞察力和远见。出身比项羽低很多的刘邦,他是如何培养自己的野心的?
4.对个人能力的不同看法
刘邦卑微的布衣,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受过大王系统的训练。文不能治国安天,不能上马而行。但他知道,他应该利用团队的能力,从叛逆开始。萧何一直跟在他身边出谋划策,要封汉中王,韩信为他策划了一个“汉中右”来决定国家,让刘邦走出汉中,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反观项羽这边,空有一股力量,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乱世中所向披靡。所以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觉得是自己做的,所以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以至于连唯一的谋士范增都发挥不出来。刘邦出关,决定三秦争霸中原的时候,刘邦也是充分发挥了联合连横的能力,而项羽则是靠个人应付,造成了不分头尾的局面。最后错过了大好形势,丢了性命。
5.不同的性格
对能力的认知其实归结于性格的差异,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刘邦出身卑微,因为无法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原始需求才奋起,所以一路可以接受任何轻侮。万一战败,为了给自己一个逃避的空间,他甚至可以抛下自己的孩子,让项羽煮了自己的父亲,在经历挫折的时候重燃爱火,绕道得到韩信的要挟。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够低,习惯了自己的得失。相反,他让自己变得更加豁达。项羽出身名门,叱咤风云,一帆风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活挫折的磨练。因为能力出众,连续成功,人的自信不断叠加,加上大家的阿谀奉承,他变得极度自负,行事独断专行。遭遇了四面埋伏,虽败犹荣,仍有翻盘的机会。渡过乌江后调整心态,东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但一生豪迈的项羽选择乌江自刎,还是因为无法接受失败。现在很多人说,如果是刘邦,他肯定跑了。活着是刘邦最原始的本能。夸张点说,就算他身边的起义兄弟和他的家人跑不掉,他也会苟且偷生,好好活着。
况且鸿门宴错过了杀刘邦的机会。其实在楚汉历史上,项羽在鸿门宴之后有大把的机会干掉刘邦。借口是可以找到的,主要是他最后没有这么做,但还是自负,对自己太高,对刘邦太低。我认为刘邦这个胆小鬼翻不起惊涛骇浪。从内心来说,他根本没把他当对手。刘邦定三秦时,项羽也是以平叛为主对付齐国内乱。就这样一步步酝酿成最后的个人悲剧,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成就了几百年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