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的笔记
《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都是日本资产阶级报纸。下面的“26新闻”应该是“26新报”,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闻名。1907年7月8日、9日,东京《朝日新闻》载有徐锡麟刺杀恩明的消息。
3.总督:清朝最高的省级官员。
4.徐锡麟(1873—1907):字,浙江绍兴人,晚清革命团体光复会重要成员。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同师范学校,培养反清革命骨干。1906年春,为方便革命活动,集资捐建了一条候补道,同年秋分配到安徽。1907年,他和秋瑾准备同时在浙江和安徽两省起义。七月六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以巡校毕业典礼为契机,刺杀安徽巡抚恩明,并带领少数学生攻占军械局。他在同一天被捕并被杀害。
5.备用轨:即备用轨守。道士是清朝的官名,分为掌管省级以下、地级以上行政区域的道士和掌管一省特定职位的道士。按照清朝的官制,道士的封号可以通过科举或者捐赠获得,但不一定有实际职位。一般来说,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通过抽签分配到某个部门或省份,等待委任状,这就是所谓的候补道。
6.秋瑾(1875—1907):字轩卿,号,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春回到中国。1907年主持绍兴大同师范学校,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别准备皖浙起义。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秋瑾也被清政府逮捕,并于同年七月十五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死于绍兴玄亭口。
7.日本浪人: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职位四处游荡的武士。江户时期(1603-1867),随着幕府体制的瓦解,浪人激增。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经常受雇于他人,从事各种勇敢无情的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往往以浪人为先锋。
8.范爱农(1883—1912):赵霁,字斯年,浙江绍兴人。1912年7月10日,与绍兴民兴日报社的朋友一起游泳时溺水身亡。
9.子英:陈明君(1882—1950),浙江绍兴人。
10.横滨:日本本州岛中南部一港口城市,神奈川县首府。在东京湾的西岸。
11.陈伯平(1885—1907):明媛,本名广夫子,浙江绍兴人。他是大同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两次去日本学习警务和制造炸弹。1907年6月,他随马赴安徽参加徐锡麟起义。起义时在军械局战斗中阵亡。
12.马(1884—1907):字,浙江余姚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回国。1907年6月,赴安徽参加徐锡麟起义;起义期间,他受军械局指挥。他被逮捕并遭受酷刑,于8月24日死亡。
13.神户:日本本州岛西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也是兵库县的首府。在大阪湾的西北海岸。
14.狭义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武昌推翻了清朝。
15.收复绍兴:据《中国革命》第三卷(1911年上海自由社出版)记载,1911年9月14日,“绍兴政府在听说杭州被人民军占领的当天,即宣布收复杭州”。
16.王金发(1882—1915):益铭,浙江嵊县人。他是浙东洪门会平阳党的领袖,经光复会创始人陶介绍加入该会。1911年11月10日率领光复军进入绍兴,11月11日成立绍兴军政分署,他出任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5年7月13日在杭州被袁世凯的走狗、浙江督军朱瑞杀害。
17.总督(译文):正式名称。辛亥革命期间,他是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后来改名为监工。
18.指1912年1月3日在绍兴创刊的《越多日报》,1912年8月1日被毁。作者是该报创办人之一,曾撰写过《越多的诞生演说》(收录于《文集外增刊》)。
19.德清:孙德清(1868—1932),浙江绍兴人。当时一位开明绅士参加了反清革命运动。
20.绿林大学士:西汉末年,王匡、王峰在绿林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北)领导农民起义,名为“绿林兵”;“绿林”这个名字起源于此,后来用来指聚集在山里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人。王金发曾领导浙东洪门会平阳派,号称万人敌,所以笔者在这里戏称他为“来自绿林大学”。
21.季红:徐守尚(1882—1948),浙江绍兴人,教育家。作者曾就读于日本弘文学院,后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广东中山大学共事多年。和作者交情不错。他是《我所知道的鲁迅》和《他死去的朋友鲁迅的印象》的作者。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台湾省立大学任教。因倾向民主,宣传鲁迅,嫉妒国民党反动派,于1948年2月18日深夜在台北遇刺身亡。这里的“上书催我去南京”,是指他受时任教育总局局长蔡元培的委托,邀请作者到南京教育部工作。
22.孔教:为袁世凯窃国复辟服务的尊孔组织,1912年10月在上海成立,次年迁至北京。当时全国各地的封建势力也纷纷成立这样的组织。绍兴孔教会长傅立臣是前清朝陪审员。兼任绍兴教育校长、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23.报纸案:指王金发士兵破坏《越多日报》图书馆一案。1912年8月1日,作者已于5月离开南京,随教育部迁往北京。这里写着“我到南京后两三周就结束了”,但我的记忆是错误的。
24.孙(1885—1935):山东历城人,北洋军阀直系。1926年夏,他在占领江浙等地时,以捍卫伦理为由,禁止上海美术学校使用裸体模特。
25.作者悼念范爱农的诗实际上有三首。最早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季,后收录于《插曲》。下面说的“一首”指的是第三首,它的五六句是“不要做到最后,从此不再说什么”。
26.关于范爱农之死,在1912年3月27日写给作者的信中,范爱农曾说:“这样一个世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盖我们这一代产生骄傲,未能随波逐流,只有死亡,没有生理”等字眼。提交人怀疑他可能是投湖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