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翻墙救一家三口。生活中还有哪些感人的老师?

摘要:一个教学生知识的人被认为是教文化和技术的人,一般指在某一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的是一位年长的、有经验的学者,后来教学生的人也被称为“老师”。《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人生的引路人,人生的方向。

智月影

2016,智月英获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模范。为了让山村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坚守山区36年。学生们叫她“芝姐”,后来叫她“芝妈”,现在叫她“芝奶奶”。55岁的她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养老,却舍不得离开。在山区支教几十年后,支也病倒了: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听力严重减弱,喉咙经常疼得发不出声音。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无法每天吃药。但智岳影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山里的孩子也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智月英留在山里的精神支柱。她理解教育对山区儿童的特殊意义。智月英以学校为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莫振高?

莫振高,男,壮族,8月参加工作,1972。1975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区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莫振高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的父亲”。连续35年(到2011年),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莫振高不遗余力地筹集资金帮助学生,并前往企业和建筑工地为贫困学生“乞讨施舍”。在过去的10年里,莫振高筹集了3000多万元的捐款,帮助18万贫困学生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的眼里,他是一个时刻为山区贫困孩子着想的校长爸爸,是一个被瑶山孩子们称为“莫爷爷”的好心人。2015年3月9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朱和

出生在贵州黄平,在桂阳长大的外交官朱得知自己的家乡严重缺乏教师。退休后,他放弃了在北京的悠闲生活,志愿去山区支教。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们说,“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能继续在这里教书,让山里娃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学好英语。”。他们的卧室和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很臭。孙丽娜晚上睡觉必须戴双层口罩。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使孙丽娜的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03。朱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而山区湿冷的气候又使他饱受风湿病之苦。夫妻俩行程数万公里,在5所农村小学任教。他们不仅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新课程,还筹资350多万元为孩子们修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看到了希望,也因为孩子们的新面貌而感到极大的满足。

格桑吉

2000年,格桑帝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后,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沿岸、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上学,格桑吉放弃了在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任教。墨脱县邦信乡是墨脱最后一个常年泥石流滑坡的公路乡。为了说服学生学习,格桑吉在黑暗中走下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和塌方的路上频繁穿行。为了孩子们马不停蹄的上课,在别的村缺少老师的时候,她怀着六个月的身孕,走上了道路。为了把学生们安全送回家,每年在道路艰险、大雪封山的时候,格桑迪都要穿越冰川,滑铁索,把每四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学生们安全送到父母身边。近年来,为了把孩子教好,格桑吉从女儿杨珍两岁开始就把她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一年后格桑吉再次去拉萨时,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张丽莉

事故当天,离李金茹几米远的张丽丽站在车旁,正在指导学生。突然,停在路边的公共汽车朝学生们冲了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丽扑上前去,将车前一名受惊的学生推到一边,却被无情的车轮碾过,导致双腿高位截肢。"莉莉在弥留之际仍在想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说,“张丽丽昏迷多日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那些孩子都没事!”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如果她知道真相会怎样。令人惊讶的是,张丽丽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安慰父亲说:“我还记得当时的车祸现场。幸运的是,如果车轮从我头上碾过,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救了我的命。我以后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丽:“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快30岁了。我和父母一起度过了将近30年。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云胡忠和谢晓军。

在四川藏族福利学校任教之前,胡忠和谢晓军都是一所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到一则报道,说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教师,便动了支教的念头,并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军带着她三岁的女儿来到这里教书。2006年8月,创办了一所位置更偏僻、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她主动成为藏族娃娃的老师、家长,甚至保姆。

总结:师者易遇,师者难遇。——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