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用书信抽签。

1975年4月5日,在蒋介石的遗体前,一位老人轻轻俯身,用颤抖的手指轻抚着水晶棺材,表情凝重。

这位老人就是震惊中外的“Xi事件”的主角之一张学良。

此时,他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了40年。也许他送给蒋介石的一副挽联可以概括他们的冤情。上面写了什么?

这幅16字的挽联,正是他们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有人说他们之间的恩怨远不是10多字可以概括的。

曾经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的张学良,在“Xi事件”后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世纪。

如果说蒋介石是因为张学良发动“Xi事件”而受辱,那么他想对付张学良,是因为他的怒火还在。

那为什么多年后宋美龄和蒋介石身边很多人劝他释放张学良,他却不同意,还告诉蒋经国不要释放张学良?

在弥留之际,蒋介石终于说出了不愿释放张学良的理由。

听了这话,宋美龄无法掩饰自己的悲伤。毕竟她曾经承诺过张学良一定会放了他。直到蒋介石去世,她都没能信守诺言。

1946 10个月,距离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已经过去了10年。

根据南京军事法院的判决,他已经服刑。他觉得是时候获得他一直期待的自由了,到处向人打听情况,希望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被释放。

最后,张学良等人来接他的飞机。然而,当飞机起飞时,他才意识到飞机不是飞向他久违的故乡,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向他的故乡——中国台湾省。

从此,张学良在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度过了13年,这也是他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他痛恨蒋介石出尔反尔,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了故土了。

作为“东北大王”张的儿子,张学良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从讲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担任了父亲军队的团长。

1928年6月,张被日军杀害。张学良继承父业,成为东北最强大的地方势力,拥有数十万军队。

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密切,后来成了“兄弟”。

然而,Xi事件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关系。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了。为了民族大义,1936 12年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扣留了来Xi安催“剿”的蒋介石,迫使其停止与红军打交道,联合* * *抗日。

蒋介石被拘留后,南京政府立刻乱成一团。

在紧急会议上,国民党内部对如何处理此事有两种意见:军政部长何主张讨伐,派飞机轰炸庵,迫使哗变者投降;宋子文和宋美龄主张和平解决,积极筹划营救蒋介石的办法。

宋美龄决定亲自飞往Xi。在此之前,张学良曾两次发电报邀请宋美龄到Xi安。据说他们私交很好。

南京政府认为宋美龄此行无异于自投罗网,但当她下飞机时,并没有发现任何带枪的士兵。前来迎接的张学良毕恭毕敬,热情洋溢。

通过与张学良的谈判,宋美龄承诺,如果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要求,张学良可以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他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

“我以人格担保你的人身安全”,也许宋美龄的这句话给了张学良一颗定心丸。

张学良不顾周围人的强烈反对,在没有通知周恩来等人的情况下,出发护送蒋介石前往南京。

当飞机降落在南京时,蒋介石立即变了脸色。因为宋美龄之前已经答应保证张学良的安全,现在动手不太合适,于是蒋介石就扮演了失踪的角色,派人将张学良送上了南京军事法庭。

审判的结果是,张学良被判处十年监禁。

宋美龄对判决非常不满。在她的斡旋下,张学良没有去监狱服刑,而是被迫开始了他长达54年的监禁生涯。

为了不暴露关押地点,张学良的住处经常更换。从南京风华黄山到萍乡郴州阮陵,再到修文贵阳开阳,再经桐梓到重庆。

频繁的“搬家”让张学良的生活非常动荡,住处都是荒凉偏僻的地方。

抗战结束后,自以为可以自由的张学良没有被释放,甚至差点被蒋介石杀害。张学良被送往新竹继续服刑。

与“Xi事件”的另一主角杨虎城将军相比,张学良无疑是幸运的。虽然他没有自由,但至少救了他一命。

张学良要感谢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我没死。是江太太帮了我大忙。然后蒋先生要枪毙我。”

宋美龄为了他最初的承诺已经努力了半个多世纪。

张学良刚入狱时,妻子于凤至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这一切都应该感谢宋美龄。如果没有宋美龄为他争取,张学良将独自面对无数孤独寂寞的日子。

张学良被囚禁四年后,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如果他想活下去,就必须出国治疗。张学良别无选择,只能向宋美龄求助。

宋美龄二话不说,立即安排于凤至离开禁闭,到美国接受治疗。

宋美龄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她觉得她对张学良的承诺没有兑现。她只能在生活上尽自己所能给张学良足够的帮助。只要可以,她都会尽量满足张学良的要求。

于凤至赴美就医后,只有秘书赵一荻陪同。由于偏僻地区交通不便,物资不足,张学良和赵一荻不得不自己种地解决温饱问题。

曾经拥有30万大军的少帅,成了鸡鸭司令。张学良不再关心天下大势,而是天天去看老母鸡有没有下蛋。

1950年,宋美龄在大西府会见张学良时,暗示他信仰基督教。当时张学良正在学佛。宋美龄劝他不要走错路,并说上帝会安排自由的。

张学良非常信任宋美龄,并在他回来后开始研究圣经。

后来,宋美龄为张学良聘请了一名英语老师,派了一名基督教徒指导他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并以方便张学良出入基督教堂为由,让他和赵一荻在台北定居。这意味着张学良重新回到了台北国民党高层的视野,也获得了宗教保护。

一切都表明,宋美龄正在帮助张学良慢慢重获自由。

6月5日上午,1960,在蒋介石官邸小礼拜堂举行了一场礼拜。

离开时,宋美龄很少与一位秃顶的老人握手,这让在场的国民党官员感到惊讶。

因为宋美龄通常不会在这种场合单独和人握手,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不出这位老人是谁。

这个老人就是23年不见的少帅张学良。

这些国民党官员大多和张学良打过交道,之所以认不出他来,多半是因为多年的牢狱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容貌,同时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宋美龄从未忘记她对张学良的承诺。从张学良的日记手稿和来自宋美龄的65,438+000多封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关心张学良的生活,总是尽力照顾张学良。

于凤至赴美治疗后,宋美龄送给张学良一台照相机,使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他们留下的照片中,世人也洞察了张学良当时的处境。

这些照片留下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生活的许多场景。在一个无人踏足的偏僻地方,仿佛是两个人的天堂。虽然不自由,但和爱人在一起充满了浪漫。

一张很多人的照片里,除了女人和孩子,其余都是张学良的警卫员。在人们的不断监督下,他们的二人世界似乎变了味道。

起初,有超过65,438+000名宪兵守卫张学良。直到他重获自由,吃饭时还有四桌人守着张学良。

失去自由的张学良对外界知之甚少。为了让他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宋美龄送给他一台收音机。

我不知道张学良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了什么,但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学良并没有表现出喜悦,而是一脸沉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屋里的张学良很无奈。他走不出禁闭的地方,他一直期待的自由总是一次次从满满的期待到无尽的失望。

使他无法自由的蒋介石,至死都不想放他出来。

宋美龄一直在为张学良谋划,张学良本人也尽了最大努力让蒋介石原谅自己,重获自由。

张学良数次向蒋介石屈服,其东北军、西北军也多次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

但蒋介石告诉他们,“张学良自愿在囚禁他的地方学习,他不想被别人打扰。”显然,这是蒋介石编造的借口和谎言。

后来,张学良通过戴笠向蒋介石求情,希望释放他。

蒋介石送给张学良一根可伸缩的鱼竿,意思是希望张学良安分守己。毕竟他杀张学良是小菜一碟,想活命最好老实点。

张学良知道当年发生的事让蒋介石生气了,所以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20年后,蒋介石生日,张学良托人送表,暗示蒋介石“被拘久了,该冷静一下了。”

没想到蒋介石送了他一本1936的日历,明显是在提醒他“不要忘记你当年的所作所为,我至死也不会忘记!”

早在解放战争后,我们党就做了很多努力,希望蒋介石能释放张学良。

后来,蒋介石把张学良带到台湾省省,在那里他一直掌握着实际权利,张学良直到去世才恢复自由。

从65438年到0975年,蒋介石身患绝症,张学良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此时,国民党内对张学良何去何从的意见再次分化为两派。

一派主张释放张学良,认为张学良被拘留了这么久,已经70多岁了,已经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能力和力量;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软禁,不给他机会,万无一失。

蒋介石预见到自己的大限已到,该拿张学良怎么办?

在蒋介石病重之后,他已经为他的长子蒋经国制定了顺利继任的计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告诉蒋经国,“笼子里的老虎是放不出来的”。

在他心中,张学良手中的权力并没有完全消失。

一旦释放,以他在东北军和全国的影响力,势必对蒋家王朝不利。

作为长子,蒋经国听说父亲一直担心他未来的安全,直到去世。他既难过又感动,只能含着泪回答。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驾崩。

当宋美龄听到丈夫的遗言时,她忍不住哭了。

已经快四十年了,宋美龄这么多年一直在为这件事奔波。

她没想到,蒋介石至死都不会还张学良自由,而他当初对张学良的承诺至今没有兑现,这让作为“第一夫人”的她感到尴尬。

对张学良的愧疚和对蒋介石的仇恨,还有对自己的无奈,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宋美龄这个已经到了死的年纪的女人久久不能释怀...

蒋介石之死是张学良始料未及的。蒋介石的最后一句话让张学良哑口无言。

反正现在斯里兰卡人民走了,张学良给蒋介石写了一首挽歌。

蒋介石至死都不肯原谅张学良,但在挽联中,他用“骨肉相护”表达了对蒋介石关怀的感激之情。

至于“政辩如仇”,是当时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张学良一直想得到蒋介石的原谅,现在蒋介石的突然去世让他没有机会达成心愿。70多岁了还不能自由,自然让张学良心情难平。

为了获得自由,张学良只能再次寄希望于蒋经国,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蒋家和外界表明他已经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张学良甚至在和其他嘉宾的聊天中反复说,他不想再做张学良了,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蒋经国自然明白张学良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张学良现在不可能兴风作浪。

但他临死前对父亲的承诺迫使他尊重父亲的选择,他只能继续囚禁张学良。

蒋经国上台后仅五个月,宋美龄就离开台湾省去了美国,因为她和蒋经国有不同的政治观点。

这是张学良的一件大事。如果宋美龄离开台湾,他的承诺还会存在吗?他会被监禁至死吗?

所以宋美龄在1975离开台湾省后,就没有问起张学良?

1990 6月1,这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对张学良来说,这是不寻常的。这是他重获自由后的第一个生日。

这一年,张学良90岁。

生日那天,他说自己浪费了90年,那么多人都羞于过生日。言语间,不禁让人感慨,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少帅如今已经老了,大半辈子都在禁闭中度过。

1991年8月的一天,张学良在中国台北士林凯歌堂的一次礼拜会上遇见了宋美龄。这是张学良重获自由以来,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至此,张学良才知道,宋美龄走后,他被托付给了张群。难怪蒋介石死后,张群一直为自己的自由四处奔走,这原来是受了宋美龄的委托。

张学良深受感动。在随后的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宋美龄帮了他很多。因为宋美龄,他获得了一枚避免死亡的金牌。宋美龄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也让世界看到了她的责任和担当。

宋美龄在《Xi事件回忆录》中写道,张学良关押蒋介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抗日。

只要蒋介石答应他的要求,就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在那里向蒋介石道歉。

后来张学良在1991接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我反对内战,不想打内战。我总是谈论外国。”

但张学良为了抗日,付出了被囚禁54年的代价。

作为一个铁骨东北人,14年的东北抗战没有他,其实比杀了他还惨。被囚禁,他空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却没有报效国家的力量,成了一生的遗憾。

另一件让张学良伤心的事是,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回东北老家看一看。

张学良在台湾省的管家林后来回忆说,他在夏威夷定居后,有一次边走边问林是否有空。然后他指着中国的方向,对林说:“我要去那里,请你陪我去。”

林听后很同情他。

张学良三次向林提到他想回东北老家。可惜他有空的时候已经90岁了。由于身体等原因,他直到去世也没能回到闹鬼的家乡。

张学良被软禁13天,蒋介石囚禁了他54年。

为义牺牲生命固然伟大,但用自由拯救民族于危难也值得铭记。

张学良曾说:“我的事,是我三十六岁以后,不会再有了。”

其实没有。

正是张学良等人的自我牺牲,才造成了全国* * *联合抗日的局面,也促成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正如周总理评价张学良,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和永远的英雄”。

他的人生值得被歌颂,也应该被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