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孟武作品概述

“替天行道”是水浒的口号。这个天的概念不仅含义复杂,而且接近玄学。我现在只研究天道政治观,说明水浒终究是土匪集团,没有得到天下的希望。

原始社会都是血族,以氏族为基础,到血族演变为区域国家的时候,血缘关系还没有完全解除。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氏族可以统治其他氏族,它的族长被提升为国家元首。比如和熊氏同为氏族之首的黄帝,是当时最强的氏族,所以黄帝也是中国之首。其他如庆阳,莱文,高辛,唐涛,尤玉和夏后氏是当时最大的家族。一个氏族是许多家庭的集合。在家庭中,父母必须爱他们的孩子。同样,当氏族演变为国家时,国家元首也必须热爱他的臣民。父母要管住孩子,就要堂堂正正,给孩子做榜样。子女服从,一个家族就能统一,并拥有相当的权力,能震慑住宗族。氏族被制服了,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其他氏族,组织国家。这是《尚书·尧典》的依据,说“清德而亲九族,九族既和而平,民明而和,民和而和,与时俱和。”

虽然这种思想发生在血族内部,但中国人在血族成为区域性国家后,仍然用这个概念来解释国家。就是他们还是把国家当做家庭的扩张,把政治当做家政的扩张。君主是臣民的父母,臣民是君主的儿子。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不同。父母必须爱他们的孩子,君主也必须爱他们的臣民。所谓“仁政”应运而生,所谓“修身、齐家、天下太平”也应运而生。

但是,国家和家庭是有区别的。家庭内部,父子关系是天然的,谁也改变不了。相反,在国家内部,君民关系并不像父子关系那样自然,于是又出现了谁是君,谁是民的问题。

人类总是喜欢用身边的现象去观察一切。在中国古代,人们不仅用家族现象观察国家,也用家族现象观察宇宙。家里有父母,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国家元首也必须热爱他的臣民。同样的,宇宙中也有一个可以爱一切的主宰。宇宙之主,中国人称之为天,日月照之,雨流行。这是天空的爱。天是宇宙的主宰,人类社会只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类社会也是受天支配的。这种天道观念由来已久,《尚书》中有很多“天命”、“神”、“神皇后”等词语。将这一思想整理成系统的学者是汉代儒家董仲舒。秦汉时期,法家思想最为盛行,武帝废黜百家,显学六经,儒家思想也用于政治。法家崇尚法治,希望主人“不想置身于法律之外,不以法律为利。”但法律是业主制定的,“旧法前有利于秩序,新法后有利于秩序。”这样就不容易在法律范围内约束人了。儒家主张人治,希望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圣人占位,能人侍奉。”但是,决定谁贤惠的权力属于主人。"燕子代替孙青杀死了贞德的儿子,所以他死了。夫差智过于骄愚,故毁于岳。”法不能约束君,人不能约束君,君不受任何约束,即君的权力如汉所言:“我可以生君,可以杀君,可以贵,可以贱,可以富,可以穷。”君主有这样的权力,但法治和人民救不了。在民主思想发生之前,士人要求助于“天”,于是董仲舒应用阴阳学说,把天置于人之上,使人警惕见天。他主张:“春秋之治,以民随君,以君随天...所以屈人之长,伸天之长,也是大义。”同时他又说:“生在天上的人不是王,造在天上的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慰民,则天赐之,其意足以贼害民,天将取之。”傅说:“天道向来以爱利为宗旨,以养儿育女为目的。春夏秋冬也用。君王常以爱天下,乐天下,好恶,矜持。然主好恶也,日之春夏秋冬也。”从董仲舒开始,我们国家的政治没有受到法家的影响,也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支配。真正控制中国政治的是董仲舒的阴阳学说,我们可以从《二十四史》的五行中得知。

但是,天不能直接统治人民,而必须委托一个人代表天来统治。这个人就是天子,天子代表天统治人类。但天道是仁慈的,所以天子必须体现天道之德,爱子如父母爱子;否则天命不长久,天庭会夺其王位,让与他人。

万章说:“姚对天下和舜有什么好处?”孟子曰:“不可,天子不能与人共治天下。”“可是,世界上有世界,那么它是什么呢?”说:“天堂与它同在。”(《孟子万章句》)

但是天道不会说话,谁知道谁能体现天道之德呢?“天以民为己,天以民听己”(《商·舒泰史》)。一个凡人如果能受到百姓的欢迎,也算是受了天意,做了天子。因此,上面引用的万章和孟子的对话后面紧跟着下面一句话:

“天及其人,何为命?”说:“不,上天什么都没说,只是通过行为和事情来表现。”他说:“那些表现他们的行为和事情的人呢?”岳:“天子可以向天推荐人,而不能向天下推荐天;诸侯可以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向天子和诸侯推荐人;医生可以向省长推荐人,但省长和医生不行。过去,简瑶服从天道,天道服从天道,暴力侵害人民,人民服从天道。所以说,天道不言,只以行、事示人。”他说,“向天提问题,向天推荐,天接受,向民施暴,民接受,怎么样?"曰:"使其主祭,诸神享之,为天所收;“让它成为主要的事情也是人民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把事情治理好,保证人民的安全。天与他同在,人与他同在。所以说,天子不能以人治天下。顺祥瑶已经八年了,他不可能做到力所能及。尧崩,三年丧,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进香之君,非尧之子,乃舜也;诉讼人不是姚的儿子,而是舜;赞美宋的,不是尧的儿子,而是舜,故有云:天道也。然后中国,练天子。而居尧宫,迫尧之子,乃篡位,非天道也。”《泰誓》云:“天视己及人,天听己及人。这也叫。”(同上)

“你若爱抚我,你若虐待我,必遭报复”(《尚书台誓下》)。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君主因为人民的反抗而失去了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普通人因为得民心而得天下。所以聪明的人往往能表明自己的意志,造福于民。但“人民”二字还是模糊的,“人民肯定不容易受到全民的欢迎”,但至少要受到最有权力的人的欢迎。孟子曰:“治之不难,不攻巨室。”正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居士(土地贵族)最为强大。那么,自秦汉以来,哪一类人权力最大?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国,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僚国家,中国成为官僚国家是因为农业国的生产条件。我能说什么呢?中国的经济是封闭的、自然的农业经济,最容易产生割据的封建制度。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不允许存在的。因为中国农业的基础是水利经济,这种水利经济只有聚集各地,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如果地方割据只能在一部分河道上修筑坚固的堤防,不管全流域,还是会在上游或下游决口。汉明帝时尚有“左堤强则右堤伤,两边强则下堤伤”的诏书。农业依靠水利,齐桓公将成为阳谷的附庸,并以“无障碍谷”为盟约之一。所谓无障碍谷,就是“无障破河谷,专修水利。”水利的垄断也能摧毁中国的农业。因为这种必要性,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的国家要防止割据局面的复活,就不能不推翻土地贵族;既然土地贵族被推翻了,自然要利用士大夫阶层来组织一个官僚国家。这样,士大夫阶层取代了土地贵族,获得了主权。废话少说,言归正传。因为中国是官僚国家,学者权力很大;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谁能受到知识分子的欢迎,谁就能得到上天的帮助,成为天子。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研究他们的生活状况。

学者是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用知识维持自己的生活,用知识获取社会和政治权力。他们谋生的方式是通过当老师或官员来获得一定的薪水。就普通情况而言,读书人都想当官。这一阶层的知识分子产生于春秋晚期(在此之前,没有知识分子,但他们的生活不是靠知识,而是靠土地收入;他们不是靠知识,而是靠门阀,所以和知识分子阶层不一样。但当时读书人还少,做官也容易。所以在《论语》中,孔子从来不把“官”当问题,孔子对“官”也不多说。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已经感到过剩,于是出现了生存竞争,使得土人开始重视“做官”的问题。所以在《孟子》中,孟子喜欢问“为官”,孟子以“为官”为君子立场。

周筱问:“古代君子当官吗?”孟子曰:“官。传曰:‘孔子若三月无君,则帝如之,出疆而载质。’公曰:“古人悬三月无君。””“三月无君,不忧?"曰:"士之失也,诸侯之失国也。.....还不够吗?”“离开新疆,一定要带着素质。为什么?”他说,“一个学者的官职还是和一个农民的修养一样。这位农民走出新疆是要放弃自己的生活吗?"

孟子不仅把“为官”作为君子的立场,而且把“为官”作为君子的谋生之道。孟子曰:“当官不穷,有时穷也。”由此可见,读书人一定是做官的,做官的目的,往好里说在于处事之道,往坏里说在于济贫。既然士人的生活依赖于官场,那么为了赢得士人的人缘,圣贤就必须开辟官场之路,让每个人都能施展才华,获得相当的地位。

农民的生活怎么样?他们耕田,当然希望政府“春存田以补不足,秋收以助。”如果不能,他们也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剥削他们。孟子曰:“有布帛之征,有粟之征,有劳役之征。绅士们使用其中一个,减慢另一个。用第二种,人民就得死;用第三,父子分离。”所以君主执政,必须“不违农”,“薄其收税”,让百姓“望其父母,望其妻子,丰年饱,衰年免死”。如果君主能这样对待农民,农民就会赞美他们的美德,愿意为自己这样做。

总之,不管他是谁,只要他能尊重士子,能启用士子,能为农民减少他们的赋税,他就会受到士子的欢迎,成为天子。在我国历史上,最能够实行这一政策的,一个是汉高祖,他在十一年给先贤们写了一封信,说:

“盖文王比高,伯比姬桓高,都是以圣贤著称。今天,圣人的聪明是不是特别古老?苦于人不与人交朋友,士子入!今以天道之灵,智者士必有天下,以为一家之欲久矣,宗庙永亡。圣人和我讲和了,但不是和我。什么?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游泳,我可以展示给他们看。向世界宣告,让你明白我的意思。……"

十二年十一月,过鲁,拜孔子于太牢。明太祖的风格与汉高祖相似。洪武元年二月,拜孔子为国学老师,表达对儒家的推崇。同年9月,他也给圣人写了一封信,说:

“天下之治,天下之贤者* * *。今天,许多聪明人躲在山洞里。督促他们是否有疏忽?朝廷疏于以礼相待,约束我无知,包庇在位者不达目的?不然的话,聪明的男女从小就学会了逞英雄,宁死不屈。天下刚定,我愿向儒者讲明治路。有能助我者助民,有礼也。”

汉高祖入关时,致力于收集民心。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率先为诸侯称帝。.....召集各郡父老英雄,曰:“父老久受苛法,谗言弃市。我和诸侯们约好了,第一个入关的是知望,我是王冠中。与长老立约三章:凶手的死、伤、盗。我会解除秦的蛊。所有的官员都像以前一样被封锁。我是来帮助长辈的,也不怕暴力!..... "是使人与李芹行县乡市,知会一声。秦人大喜,为牛羊酒食争执不休。沛公又不服,说:“仓里粮食很多,不缺,我也不想浪费人。”人们也高兴,唯恐沛公不是秦王。

到了秦朝,“租田盐铁的收益比古代高了二十倍”,“海中人耕田的工钱不够,女子纺织的衣食不够”。汉兴,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时候,仍然“不重视地租,五分一税。”十二年后,文帝改三十,纳一税。明太祖于郑铮十六年攻下应天,入关时风格与汉高祖相似。

太祖入城,召官父曰:“元府已扰,我来为民除聒噪耳,各如前堵。贤人以礼用之,旧政不便者必除之,官不贪暴,害吾民也。”人们喜出望外。

同时可以安抚农民,无论何时拿到土地,都免交土地税。这种免租对人心的作用很大。“嘲讽我之后,我后来成了苏联人。”各地人民都希望免租,希望明军来,这是逻辑必然。

聪明的明太祖,为士尊孔广纳贤才,为农减租免税,当然,士大夫阶层讴歌德行,希望明太祖成功。明太祖在濠州只是个和尚,但他也当过乞丐。郑铮十二年在元顺帝工作,隶属郭子兴,直到郑铮十五年郭子兴去世,明太祖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派。但他既然是出家人出身,当然可以让士人产生怀疑,所以要尊重孔子,广纳贤才,让士人知道自己弃佛归儒,心安理得。因为他一直流浪乞讨,很容易让人误会他是土匪。所以他每次攻城掠地,都是先保民后减税,以示与游民不同。他值得拥有这个世界。

虽然梁山伯标榜“替天行道”,但他们的行为往往与天道背道而驰。他们在江州抢朝廷时,“不问官民,到处杀尸”(第三十九回)。这种行为吓坏了百姓,而且几年来,除了流氓,从来没有用过一个秀才,对付邻近农村更是违法。死祝朱、胡,李三庄怕梁山泊来借粮,准备抵抗(第四十六回)。这样的行动如何赢得民心?“神无亲戚,德为辅。人心无常,邪则怀。”水浒不可能“造福于民,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天理不容”。这就是《水浒传》失败的原因。;(本文摘自散文集《水浒与中国社会》)我生于丁酉年,甲午战争后三年,戊戌政变前一年。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我看了两个世纪。

在中国,这是转型的时代,从大家庭到小家庭,从手工业到工厂工业,从家塾八股到学校科学,从帝王到百姓。一切都开始改变,在这个改变的时期,一切都要求解放。从大家庭中解放出来,从手工业中解放出来,从家塾八股中解放出来,从专制皇帝中解放出来。但是最先解放的是女人的脚,从缠足解放到天足。

我记忆力很好,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童年。我记得我第一次学走路。那是农历七八月的早晨,太阳照在扇子上,映在课堂上,格外明亮。记得第一次学唱童谣,洪水成灾,全家逃上楼。十一叔教我唱童谣。《小鸟啄浪》和《月光照池塘》怎么样?今天还能唱出来。记得西太后节万岁,大概是农历十月。福州最热闹的闹市区(南街),一直到天上都铺着白布,底下用红布装饰做一个生辰八字。当时是深秋初冬,天气晴朗。平时我们兄弟深居简出,虽然是白天,也不准踏出家门一步。这时,大家被护士抱到南大街,坐在商店柜台上,看着高高的脚和许多化装游行。

这期间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列强想瓜分中国。我的很多叔叔去日本留学,后来都成了革命党。一首爱国歌曲在社会上流行。我还小,不知道爱国歌曲的内容是什么。一两年后,我和我的表哥石军(比我大一岁)将一起唱圣歌。前几句是:“圣人圣人,智者灵,成玉宫,千古留名。”中间一句是;“左手三千弟子,右手七十二贤人。圣人头戴珠冠,手拿白玉坠,身披银凤紫龙袍,足有两朵莲花。”虽然年轻,但还是心存疑虑,认为圣人左边人太多,右边人太少。圣人的打扮像寺庙里的菩萨,不像人。《圣境之歌》最后几句十愿:“弟子有十愿,第一愿诚,第二愿灵慧,第三愿傲三局,第四愿学四书,第五愿读五经,第六愿精通大术”。第七、第八、第九个愿望已经忘记了,第十个愿望是天下太平,其次是“太平和谐”。那时候虽然嘴会唱,但意思可能听不懂。因为他唱歌好听,60多年后还能凭记忆写出来。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鬼故事。给我们兄弟俩讲故事的是本铁奶奶(比我小三岁)。她姓陈,我们叫她陈奶奶。她白天有工作,晚上讲故事。晚上谈鬼,我们爱听又害怕,都挤在她床上。怕鬼从床后出来,伸出手来把我们带走,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躲在床中间,听马臣讲盘古分天地,叶,,罗隐的故事。其中,罗隐的故事最有趣。罗茵是个可怜的孩子,只有奶妈,父亲早就去世了。一天,一个算命的在门口看见了罗隐,告诉了罗嬷嬷。你要好好照顾洛音。这个儿子长相不凡,将来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人。罗隐嬷嬷说,天下第一人是皇帝,我儿子就是皇帝本人。我想打破石臼。听了这些,我们问:“一个臼破底是什么意思?”陈大娘道:“石臼底破,当枷使,挂在人脖子上。”我们都说:“好重啊。”马臣补充道,“不仅很重。并且碾压人。”罗隐嬷嬷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告诉了灶神,就是向玉帝报告,罗隐的母亲太狠心太残忍,如果她的儿子当了皇帝,天下人都会遭殃。那一夜,罗隐一觉睡到半夜,好像有人把他的五脏六腑都换了,痛苦万分。他让母亲用手捂住罗茵的嘴,叫他不要说话。就这样,罗隐的身体虽然变了,但嘴巴没变。这叫“皇帝之口,乞粮之言,因为皇帝之口,所以他的话极其有效。”人说穷就穷。都说人富则人富。说人贱,人贱。说人贵,人贵。人死了就是死了。说人生,人是天生的。因为要饭,罗隐以乞讨为生。有一天,一个贵族过生日,罗隐去他家要钱。他唱道:“富贵寿考,富贵荣华,祖孙三代,一场精彩的丧礼”,众人皆大欢喜,但罗隐说“丧礼”,于是贵人下人一棍子把罗隐打了出去,罗隐说,我现在不管你了,让你去死吧。从那以后,有些人活到一百岁,有些人还没成年就去世了。没有罗隐的话,人可以活到一百岁。听了这话,我们大为埋怨那个贵族家奴多事。陈奶奶接着说:“罗隐是皇帝的嘴,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你看,我们家如果有糖果,就会引来蚂蚁,蛋糕店有很多糖果和蛋糕,但是一只蚂蚁也没有,就像罗茵说的那样。你看这粪多臭,挑粪的都没闻到。这是罗隐说的。”我们问她“罗茵说了什么?”陈奶奶道:“我忘了,有一天罗隐上山去拾柴。因为他太累了,所以他睡在一块岩石下。当他醒来时,他看到岩石正在碎裂,他说:“多么危险啊!如果这块石头倒塌了,我会死的。话还没说完,岩石真的崩塌了。罗隐被埋在废墟下,死了,只露出脑袋,伸出舌头。这时,一只乌鸦和一只喜鹊来了。乌鸦吃掉了说坏话的半条舌头,喜鹊也吃掉了说好话的半条舌头。所以今天乌鸦叫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喜鹊一叫,家里就有喜事。“这种童话,我们兄弟都深信不疑。(摘自《学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