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菊花诗
●原文
盖房子是人情,没有车马。问你能做什么,你的心远没有自我偏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越来越好了,鸟也回来了。这话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说什么了。
●背景介绍
陶渊明(365 ~ 427),旬阳柴桑人。石涛淡化清远之笔,写农村生活和市井风光,为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饮酒》有二十二首诗,这是第三首。之前有个小序言,说明所有作品都是醉了,不是一时写的,没有内在联系。他们繁荣而独立。这首歌主要表现了隐逸之趣。下班后,喝得酩酊大醉,在晚霞的映照下,在山岚的掩护下,采菊东篱下,遥望南山,此时是多么的深刻!陶诗的一大特点是质朴,情与意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他经常用“忘词”、“遗忘”之类的词来阻挡对理性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可能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生活在农村,是一个不关心世事的隐士。他可以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家园。你能谈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他的120的诗可以说是很不错了。我们可以说,唐代以前题材众多的诗歌,到了唐代才达到顶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但是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山水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被陶渊明推向了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王维、孟浩然,宋代也有一些田园诗人,比如范成大、杨万里。唐宋那么多的山水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都在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阴影之下,可以说不比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多。因此,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人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之前,以读书为主;从29岁到41岁,外出做官一段时间,再到退休,是一段反复的官退时期。他在彭泽做县令的时候,上级来视察工作,下级文士说,你快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再去见他。他叹了口气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向村里的孩子弯腰。”所以他挂上帽子就走了。这种为了五斗米不弯腰的精神,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一样,他说“我怎么能对那些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真诚面孔的高官厚禄卑躬屈膝呢”,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后来他退休到农村,在那里度过了晚年。他和村民们关系很好。他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的老人一起喝。他没有酒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酒的话,所以这个很直白。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了体力劳动。他写了一首诗,“山南种豆,草满豆苗。清晨早起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月光下扛锄头归来。路窄草木长,夕露沾衣;衣不蔽体,但心愿不违。”这个“愿”一般理解为回归自然的愿望,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这个愿望是一个丰收的愿望。我觉得只要有丰收,衣服湿了也没关系。这种理解可能更贴近普通人,这一点也不会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的性格很直爽。他自己说“少不适合俗运,自然爱秋山。”他很喜欢自然率真,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不会弹钢琴,但家里一直放着一架有弦的钢琴,就是没有弦的那种。当他高兴的时候,他用它拉钢琴。没有弦,就一定没有声音。如果没有声音,就不要发出这种声音。"但是如果你在钢琴上玩得开心,为什么还要费事去弹琴弦呢?"也就是说,只要有弹钢琴的兴趣,就不需要有琴弦的声音,很有意思。他一生最爱的东西一个是酒,一个是菊花,两者都很突出,这两点在《饮酒》第五部体现的淋漓尽致。
请主持人给我们评价一下陶渊明的《饮酒》。
程郁缀的诗很好。他一开始就说“盖房子是在人间,但没有车马的噪音”。他把自己的房子建在人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声音,所以人间一定有车马的声音。为什么没有车马的噪音?他问自己“我问你为什么不行”,也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让你走到这一步。接下来他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著名的咏菊诗。“采菊东篱下”是卧姿,“悠然见南山”是卧姿。在“东篱下采菊”下,他不经意间抬起头去看南山,美丽的南山就是庐山,家乡的庐山,一下子跳进了他的眼帘。所以“看见”这个词用得很好。苏东坡曾说:如果把这个“看”南山改成“望”南山,那就没意思了。接下来他说“山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好,鸟语花香”,意思是山里的自然景观早晚都很好。到了晚上,鸟儿叫上它们的朋友,一起返回,大自然就是在这种自然的氛围中回到鸟巢的。那么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坦率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了人生的某种处境。但这样一个很微妙的情况,很难用语言表达,只能用语言表达,所以“想争辩又忘了说。”
主持人的这首诗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
程郁缀的诗是一首非常好的诗,它的美在于感情的真实,一切的自然,尤其是“当你问你的丈夫他能做什么的时候,你远没有以自我为中心”,“远没有以自我为中心”,这对我们今天是有启发的,那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现代和喧嚣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像陶渊明那个时代那样隐居山林。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中,只要我们每个人远离一些名利,远离一些物质追求,远离一些世俗官场,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变得偏僻,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宁静。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很安静,这对自己人生的修养和社会的安宁都是非常有益的。
建造房子是在人类的条件下,
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你能做什么,
心远非以自我为中心。
在采菊的树篱下,
悠然见南山。
群山一天比一天好,
鸟类和谐相处。
这其中有一个真正的意义,
我忘了我想说什么。
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别彭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乡村的美景,表现了他闲适的生活和超然的心境。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朴实,却又不失韵味。用日常语言不夸张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自然而发人深省。“一自然语常新,奢竭见真”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之源,以情为诗之缘,以理为诗之终。前四句中的“心”与“地”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胸怀远大”,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世俗的噪音打扰。你,一边采菊,一边赏山,人与景融为一体。傍晚的山间空气和归来的鸟儿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它包含了生命的真谛,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物我合一,意谓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写出了诗人与世无争、心满意足的情怀。如果不是他超凡脱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清醒认识,他怎么会有如此浩瀚的诗篇?有欲望的人都有欲望。人要不择手段,人要与众不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有限的。你活在什么年纪,就有什么样的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希望。但因为生活,所以人们想要创造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欲必正,欲必有果。人生如何,重要的是要有欲望。是福是祸,要分开把握。自大的欲望太多了。填谷难,不要掉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