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意思,穿过关东?
1,闯关东的意思
关东是指山海关城的东门,定义了关外和关内的中原。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山海关人开始冒险进入关东。
2、《西游记》的规模
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灾荒,黄河下游中原人民大举入侵东北,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历史之最。当时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在东北获得了很多特权。日俄战争后,日本强迫俄罗斯将特权转让给日本。
3.去东方的概念
纵观历史,山海关内地区的人们通过海关谋生,可以用“闯关东”来形容,这是广义的。狭义的“去关东”仅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中原人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二、去关东的原因?
1,经济因素?
(1)在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中,关中地区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而东北土地肥沃,人口稀少,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对关内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2)因此,清初就出现了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乾隆时期,山海关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持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饥民汉人成为主流人口。从本质上说,去东方化是一场自发的、不可阻挡的、悲剧性的濒临死亡的贫苦农民的生存运动。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清统治者将山东“造反派”发配到边境“乌烟瘴气的地方”,触犯刑法的“移民”被发配到资源丰富的关东。大量的山东“移民”让饥饿缺地的山东穷人了解了关东,有了突破。
特别是满清统治者的任意圈地、强迫百姓投资收费、监督缉捕逃犯等措施,加剧了对山东社会经济的损害,强化了山东穷人进入关东的倾向。?
(2)1644年至1667年,清政府《辽东招人垦荒条例》规定:“招百人者,赐知县衔,军赐驻军”。在这23年间,“有很多山东人移民到东北”,很多地区因移民而“地缘优势巨大,利益众多”。
从1861到1911,俄国不断蚕食黑龙江省边境,清政府采纳黑龙江省特普钦将军的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垦。清政府解禁东北,掀起了山东贫困的高潮。?
3.地理因素?
关东和山东只是隔海相望,山东人去关东旅游有两种方式:
(1)一片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两者之间的海上交流十分频繁。胶东地区大部分农民都在浮海以北。
(2)一条陆路,从山东到关东,需要绕过渤海过山海关,再走“辽西走廊”,多为鲁西、鲁南、鲁北流民所用。清末民初,随着吉焦铁路、津至山东义县的津浦铁路和京奉铁路的开通,从山东直达沈阳的火车成为可能,为山东人前往东方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扩展数据:
1,西行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大迁徙事件”之一。
在明朝中叶至民国初年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离乡背井,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之间的经济文化通道,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繁荣发展。
2.溪口的意义
狭义的西口是指长城以北的出口,包括山西的沙湖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是晋北、陕北、河北人西进的交汇处。溪口是晋商、陕商与内蒙、外蒙古通关、贸易的地方,所以经过溪口的主要有陕北、陕北、河北的人。
3.后溪口
泛指长城以北的内蒙、外从事农业和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北的神木口、冀北的张家口和程桂花(今呼和浩特)。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参考资料:
去关东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