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治理国家?
顺治四年至顺治六年(1647-1649),郑成功率海上义师,先后突破福建同安、海城、漳浦,攻克全州及闽南沿海,进入金门、厦门。然后以金门、厦门为反清基地,积极发展自己的军政力量。
在军事方面,郑成功建立了100多个镇营的水陆师,分为亲军、陆军师和水师。亲军中有五个卫队,分别是左五圩镇、右五圩镇、左虎圩镇、右五圩镇和栾义圩,其中栾义圩是郑成功的卫队,包括前、后、左、右中五个营。除了亲军,还有前、后、左、右五个军,是战斗的主力。郑成功是中国军队的元帅。军以下是镇,镇以下是协会。每个城镇有五个协会。这种“五年计划”的方法组织得非常好,保证了军队的集中指挥和战斗力。在东南沿海地区,军队要想打胜仗,没有舰船武器是不可能的。
郑成功从军后,积极监督造船机械。到厦后,他命令冯成立一个局来制造各种武器。郑成功还特别重视部队的训练。他先后在厦门建了武术馆,在鳌子建了武术馆,亲自检阅士兵的演练,制定演练规章制度,让全军遵照执行。此外,还进行必要的考试,对武功超群、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和提拔。郑成功的命令很严格,他的部队在前进和撤退时都要遵守。
至于临阵脱逃的官兵,不服从命令的即使赢了也要罚,服从命令的即使犯了错也要赏。有一次,因为郑成功飞奔进马鑫军营,班长陈勇因为没有提前接到交通命令拦住了他,结果被郑成功捅了一刀,血流不止。马鑫闻知,送陈勇到郑成功认罪,郑成功当面放了他,还赏了他。即使是对他的至亲,郑成功在执法时也是无私的。清朝将军马德功攻打厦门时,他的叔父郑之冠闻讯后,一扫财宝,弃城而下,不战而降。郑成功以船长的身份回到厦门,立即谴责郑智冠错失良机,并依法惩处。
因此,郑成功的整个军队都听从了军令。
在政治方面,请南明院发函,说:“许之前,六部主官,官阶都比侍郎高,都比大夫高,都比官吏高。”六部分为礼、户、官、兵、刑、工。
这六名官员后来成为郑成功政府的主管。厦门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占领后,为将其建成巩固的反清根据地,除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外,还着手建立政权机构,将明朝所谓中左之地改为四明郡,任命郑为太守。
此外,郑成功还注意发展贸易和提高食品费用。当时每年从厦门到日本、东南亚的商船有七八十艘,贸易额约252万,大部分由郑的“官商”经营。并在国内京师、苏杭、山东等地经营财贸,以助其用。派征官监督泉州、漳州、福州、兴文沿海的钱粮征收,以支付军队。
郑成功采取这些措施,建立了以金厦为中心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后,率部南征北战,转战东南各地,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
清朝顺治八年,南明雍正帝在位五年(1651)。张的大西军与在南明的政权联手抗清。第二年,大西军出发北伐,掀起了反清高潮。郑成功趁机进攻闽南各地,遥相呼应。五月,郑成功进军海城磁灶,漳浦清军总镇王邦俊率领数千马步兵来援。郑成功以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了清军,缴获了大量的马辎重。九月,郑军攻打漳浦,王邦俊等人调集数千骑兵和步兵与之对抗。
郑成功兵分三路,一路埋伏等待敌人,抄敌人后方,一路正面迎敌,杀得清军仓惶逃窜,俘获清军大量马匹和盔甲。王邦俊两次战败后求援,清廷派杨明高带数千马步兵前往援助。郑成功部在九都登陆,亲自率领容奇镇进驻漳浦小营岭,其他各镇分成四组埋伏在岭下。清军进入伏击圈,容奇镇总督与尤真联手对抗清军中国股,右镇助其左攻,左先锋攻其右,清军招架难退,几乎全军覆没。闽南漳州属于各郡清军残余,或非法逃往郑,或献城投降。仅在12月,郑军就先后攻占漳浦、、诏安、海城、平和等县,巩固和扩大了以金、夏为中心的反清根据地。
第二年正月初,郑成功率师驶进海城港,命令各镇官兵攻打长泰县。
三月初,清、浙、闽总督陈锦都来马救应,企图一举消灭郑军。郑成功派兵驻守诏安、南靖、平和、海城等县御敌,然后自治领在漳州九龙江东港江东桥附近驻军。十三日中午,陈进率领马步兵从东南山港出发,命令他们会合。各营的士兵蜂拥而出。不到一天就击溃清军,攻下牛蹄山清军旧营。陈进逃到同安港,被卫兵刺死,割下头献给郑成功。江东大桥之战歼灭了驻闽部队主力,进一步巩固了以厦门为中心的反清根据地。
四月,郑成功巡抚攻打漳州府城,清守将王邦俊坚守城池,上书求救。5月,清军援军到达漳州,与王邦俊一起从东门上阵。郑军杀了他们,退到城里,不敢回来。清军援军被杀后,调集数百艇师攻打厦门,以示漳州之围。
郑成功使陈晖为都督,率水师百余艘战船迎敌,击败清军水师余崇武,获清军战船10余艘。
郑成功竭尽全力围攻漳州达五个多月之久,但仍未能攻下,以致急需粮食。
9月,清军连长李晶率浙江、知满汉骑万马夜入福建援助。郑军面对败局,只好解漳州之围,退守江东大桥,最后退守海城。
清朝顺治十年,南明李咏七年(1653),李晶调集清军数万水陆精锐攻打海城。海城是厦门的门户,关系到郑的成败,是郑军必守之地。郑成功下令进攻,清军用了大大小小的炮,打了几百个日夜,没有停歇。郑成功关闭了他的军队并坚守阵地。清军连续炮轰了两天,郑军的营盘整烂了,士兵损失很大。郑成功是指挥官。虽然城市被破坏了100多英尺,但他站在敌人的平台上看着。他带着罩子坐在敌人的塔楼里和将军们喝酒。看到敌人猛烈的炮火,将军们建议他躲避。他说:“生死在天。敌人的大炮能把我怎么样?”
当清兵看到是郑成功时,他们立即开火了。甘慧迅速将郑成功推下舞台,原来的座位被炮击砸得粉碎。郑成功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你会安全的!”全军官兵群情激昂,斗志昂扬。此时清军大营的火药钱无法供应。郑成功估计敌人势必拼死一战,命令士兵挖好窝躲起来,命令容奇镇和神器镇晚上把火药全部埋在河沟旁边,准备清军进攻。第六夜,清兵真的鸣枪,猛打了一夜。第五鼓时,炮兵为先,绿旗兵随后,并行行进,填壕爬格子。郑军誓死抗敌,大斧砍杀,三退三进,死伤颇多。天快亮了,清军大部分已经渡河。郑成功下令在河沟旁点燃地炮,将刚刚渡河的清军全部击毙。郑军顺势冲了出去。清军未渡河,仓惶逃窜,被郑军俘虏并杀死,李晶侥幸逃脱。
清顺治十一年十一月(1654),漳州解寿卿呈入城降郑,授巡抚之职。十二月,郑成功令各镇分兵向同安、南安、惠安三县挺进,其余各县均濒临投降。至此,漳州和张泉被郑军收复,郑军迁至兴化。
第二年,清廷为了一举消灭郑军,命令太子郑亲王率清军前往福建。用冯的良策,把的城全部拆了,派郝文兴一伙守住海城,把全军撤至厦,守住岛屿,为清军积蓄能量。清顺治十三年、南明李咏十年四月(1656),杜畿任命韩尚良为先锋,攻打厦门,与郑军在围头对峙。在狂风暴雨中,清军将士大多晕船,不能打仗,也不能登陆,转而进攻金门,被郑军水师挡住去路。双方在泉州湾交战。清军一败涂地,死伤无数。韩尚良先被杀,其余清兵大部分被俘。郑军赢得了泉州湾之战,但在六月,海城司令黄武背叛了清朝。海城失陷后,郑成功不得不改变进攻方向,尽量不取得进展。
七月,郑成功随巡抚驻漳州,趁省城福州空虚之际,派水师赴闽安。民安成功后,郑成功亲自率领水师前往民安,并命令该旅船艇师进驻南台,进入抚州。为了防止南北清军增援,他们分兵把守乌龙江和连江北岭,然后拆毁东南角的房屋,竖起炮台,日夜炮轰福州城。经过激烈的战斗,郑军一度攻城,占领吴楼。后来由于中国清军的伏击,于8月中旬撤出福州。当得知攻克福建,包围福州后,迅速派出阿格商人带领小七尺前往救援,并命令马德功率部出八角门,渡江攻铜山,企图效仿“攻魏救韩”的方法。九月初,马德功领兵至八旗门攻铜山,被郑军反击,伤亡惨重,被迫退兵。12月,郑成功在罗源、宁德等城市取得进展。清军援军阿格尔尚等人率千人追尾。郑成功令甘慧、周全斌在后突围,然后逐渐示弱诱敌。阿格见郑军撤退,便放心追击,在护国岭被郑军伏击,伤亡惨重,阿格当场毙命。
与此同时,为迎接进军广西的西凉大军李定国,郑成功于清顺治十年、南明李咏七年(1653)派水师南下潮汕,与王陆旧臣张明真联手,攻打长江。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进攻西南大西军。为了救急西南,郑成功派兵进攻浙江沿海地区。不幸的是,由于飓风,他被迫撤退。此后,郑成功一直在福建沿海作战,屡败清军,并期待与李定国一起北伐。张明真死后,剩下的由张煌言领导,郑成功也与他密切合作。他们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多山的海岛作战,他们相互支援,遥相呼应。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打了十多年仗。他觉得这很费时间。还不如跟清军打。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决定再次北上。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李咏十一年(1657),李咏(即桂王)立郑成功为延平郡王。这一年,他开始视察军备,储备粮食,训练铁军,部署兵力,准备北伐。经过充分的准备,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李咏十三年五月(1659),郑成功自招元帅,与原隆武丞相张煌言监军,率领水陆大军十七万,战船二千三百艘,向长江以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北伐。北伐军五月在崇明岛登陆,六月直捣瓜州。水师入镇江南岸七里港,二十日扎营,与清军近距离对峙。郑成功看到银山正在接近镇江府,镇江府距离清军营地不到三英里。他便于22日命令各路军队迅速迂回至阴山脚下,与清军展开激战。郑军英勇奋战,视死如归,所向披靡,杀得清兵溃不成军,尸横遍野。剩下的清兵惊慌失措,四处逃窜。郑成功下令入侵这座城市,并派人进城投降。镇江太守、太守戴领兵出城向阴山军投降。25日,郑成功巡视镇江城,严令官兵不得入民家骚扰,违者严惩。在郑成功绥靖政策的鼓舞下,一真、浦口、滁县、六合等地的追随者纷纷前来。
7月,郑成功进军南京。荆州、扬州、芜湖、丹阳、宁国、池州、安庆等州县纷纷向郑投降。不到半个月,北伐军就占领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震惊清廷。顺治皇帝甚至准备亲自领兵镇压。但是,郑成功没有接受张煌言等人的建议,建立据点,切断漕运,集中力量进攻南京。再加上兵力分散,估计不足,最后他突然被清军大将梁华凤偷袭,兵败南京城下。郑成功不得不带领他的部队离开长江,回到金和夏。清军紧随其后,企图彻底消灭郑军。
清廷任命大苏为安南将军,率领4-5万八旗军进入福建,命明安达理率军从南京经海协进攻厦门。经过半年的休整和补充,郑成功将全部兵力集中在厦海上,决心与清军决一死战。清朝顺治十七年、南明李咏十四年(1660),两军在漳州海门港交战。清军乘着有利的风向,猛攻郑军,击毁郑军多艘战船,但郑成功始终站在他的船头,从容不迫地指挥战斗。士兵们受到极大鼓舞,英勇作战。中午时分,风向变了,海浪开始上涨。郑成功立即下令全军反攻,清军一片混乱。郑军将士踏浪猛打,俘获清军大量船只和军官。大苏仓皇出逃,在福州自杀。
侵厦失败后,清廷为对付这股反清势力,于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李咏十五年(1661)发布“撤界令”,强制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向内陆移动三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企图将郑成功困在东南角,阻止其再次领兵北伐。
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决定渡海东征,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省,作为积蓄力量继续抗清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