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跑出”一个美丽的新兰州是什么?

今天,2017兰州国际马拉松在母亲河如期鸣枪。连续五年国内金牌赛事于2016年升级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6年前1.8万人穿跑鞋,今年4万多人“挤”了5个小时的报名通道。作为全国唯一的环黄河马拉松赛跑和最高级别的马拉松赛跑,兰州马拉松赛跑六年来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专业、热情、风情、公益的赛事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六月,金城兰州,黄河两岸微风徐徐,花开红绿;市区马拉松赛道保持,宽阔平坦;蓝天白云下,百万兰州人热情好客。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成效显著,促进了城市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管理。如今的“兰州蓝”内外兼修,改造后的西部山水城市张开了双臂,等待着四万多名跑者感受她的新面貌。

不断升级的城市名片

2011年7月,首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进入了晋城人的视线,从最初的18750名参赛选手,到第二年的32685名,直到4万多人参加。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兰州国际马拉松已经日趋成熟。同时,这次活动也把兰州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兰州。

今天的辉煌很难让人想起当年的艰难。2011兰州市创办国际马拉松时,全国马拉松正处于低潮,全年仅举办22场马拉松赛事。参与率低,社会影响小,让城市马拉松遇到了两难的境地。在兰州这样的城市举办马拉松怎么样?

第一届兰州国际马拉松,***18750跑友参加,同年被评为“最佳马拉松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金牌赛事”。2012年,参与人数达到3万多人,比上年足足增加了1万多人。2013年,43000名跑者奔跑在母亲河两岸。胜利的2014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国际田联评为“金牌赛事”,被国际田联评为“铜牌赛事”。

2015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埃塞俄比亚、美国、肯尼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29名优秀马拉松选手和马拉松爱好者,与第一届马拉松相比,参赛人数仅翻了一番。

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报名于4月11日正式开始。仅用了36个小时,所有赛事的报名就结束了,创造了“马兰”历史上最快的报名记录。

“兰州国际马拉松之所以在同类赛事中脱颖而出,和兰州的全民参与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兰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章雷说,“此外,沿着母亲河、贯穿全程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人们几乎不间断加油的热情赛道,也成为兰州马拉松的鲜明特色。同时,西部城市淳朴的民风,壮丽的黄河景观,结合专业的赛事组织,构成了马兰独特的温度。许多跑步者这样描述马兰。在中国马拉松跑步地图上,马兰属于必去的打卡点。”

今年,马兰七岁了。纵观这七年,“马兰”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兰州国际马拉松不仅连续五年获得金牌称号,还在2017年由原来的国际铜标赛事升级为国际银标赛事。在中国田径协会和人民网发布的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赛事TOP100榜单中,兰州国际马拉松在舆情、赛事水平、项目设置、奖金设置、参与度、专业性等方面排名第四,纬度指标超过40项,其特点是专业性、热情性、风情性、公益性。

内部和外部培训的城市管理

“白天黑夜一样,麻雀乌鸦一样”“夏天没有蓝天,冬天没有太阳”一直是很多人对兰州空气污染的调侃话语。两山一河的地理位置,冬季无风的气候,重工业主导的经济布局,都让这座城市的环境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窘境。但多年来的治理措施收效甚微,也造成了很多人对兰州治污的恐惧。污染一度成为兰州的“负面名片”,严重制约着兰州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今天的兰州日益成为宜居宜游的西部山水城市。在2015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兰州获得“今日变化进步奖”,令世界刮目相看。

如果说治理大气污染是刷新兰州外在的“颜值”,那么“三大整治”就是向城市发展的内在弊病宣战。

“在兰州开车很危险。明明是行人闯红灯,但还是会有人闯。”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坦言。

家住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的李女士每天早上都因为孩子上学迟到而烦恼,因为在她所住的小区的巷子里,总是有车随意停放。

“本来这个广场比较小。你看那个角落的垃圾桶都满了,垃圾已经占了地方。”刘阿姨和她的广场舞爱好者在社区活动中心“吐槽”广场垃圾。“本来就是锻炼身体,这些垃圾气味被吸进我们身体里,肯定不健康!”

对于这些城市人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新一届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回应群众需求和期待。2017 65438+10月1兰州为期半年的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行动”在百姓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2016年底,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兰州市“两会”明确提出“要像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一样,坚决打好治堵攻坚战”。为此,兰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集国内多家优秀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治理交通拥堵的“1+9”方案。

同时,兰州市动用全警力量,带动全市、全民动起来,采取超常规措施增援基层、各警种增援交警,并抽调其他警种855人支援交警。整治期间,全市投入警力2700余人,在主城区设立了33个整治责任区、129个严格执勤岗位,对交通违法行为实行全覆盖、零容忍。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整治行动共查处劝阻交通违法行为80.3万起,暂扣机动车1502余辆,非机动车1027辆,证件976张,行政拘留498人。

同时,为大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2017年,兰州首次将农村清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预算包括1256万元,各区县财政配套同步落实10余元,按照全市农业人口每人10元的标准专项用于农村环境清洁。

此外,兰州按照“一街一档”的要求,对全市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背街小巷整治档案927个,并进行了初步整改,解决了部分道路坑坑洼洼、路灯不全、机动车占道停车等问题。

持之以恒的治污和轰轰烈烈的“三大整治”,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使兰州的发展变化“内外兼修”,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以马拉松为契机,越来越美丽的晋城。

影响广泛的“马兰”效应

2065438+2007年3月22日上午10,第七届兰州马拉松赛报名开始,下午3点各县区现场报名点爆满。其中,以兰州本地人为主的24000名“迷你”马拉松选手成为赛事亮点。兰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章雷表示,如此高的参与度,是兰州马拉松推动全民健身最好的“舆论报道”。

现在因为马拉松而成立的体育组织不计其数。“马兰跑团”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7月5日,跑团正式成立。除了参加马拉松,跑团每周日还会在兰州马拉松公园进行常规跑,各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常规跑。在此带动下,跑团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1771,成立了8个分团。

兰洲跑团副团长黎均平说:“马兰改变了很多人的锻炼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近年来,无论是民间体育健身项目还是体育人口都在逐年增加。除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跑步,马兰还带动了一大批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全民健身活动,比如健美操、太极拳等。”

此外,兰州积极寻求发展多方面的特色体育,引进实施了一批体育产业项目,特别是支持发展健身跑步、竞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射击射箭等大众化、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在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健身经济”也在逐年流行。

数据显示,仅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就有10个体育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36.4亿元。此外,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连续成功也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更多的外宾来到兰州,领略“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魅力。

在马兰6年后,“体育+文化旅游”的模式在马兰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十二五”期间,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08%;兰州旅游人数增长了4倍,机场吞吐量从360万突破到10万。餐饮客流翻倍,一房难求。旅游总收入从63.5亿元上升到290.93亿元。这些数据足以看出一场高质量的马拉松品牌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根据今年兰州市政府发布的《兰州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2016- 2020)》,到2020年,兰州将力争实现每周参加1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00万人,全民健身站达到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为此,兰州正在进一步改造提升黄河风情线,着力打造环绕母亲河的风景体育走廊,实施体育中心、马拉松公园、体育文化广场、滨河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惠民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综合功能,让人民群众从中获得获得感,提升幸福感,让体育精神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让兰州更加和谐、包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