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书写汉字的古老艺术。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时期的草书、楷书、行书,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行为艺术,被誉为:无字诗,无字舞;无画的画,无声的音乐。

中国5000年灿烂的文明和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这漫长而深刻的历史中,中国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演变过程。

在历史的演进中,书画这一姊妹艺术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抽象符号艺术,具有四维特征。它体现了万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气质、知识和修养。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现自己的发展。

书法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书写经历了甲骨文、古文(青铜器铭文)、大篆(青铜器铭文)、小篆、隶书(八分)、草书、行书、真迹的演变。

在书法的鼎盛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从篆书到简草书、真书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其艺术成就在唐代备受推崇。

与此同时,唐代出现了一批书法家,如余士南、欧阳询、钧燧良、颜真卿、刘公权等。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过宋、元、明、清,中国的书法成为一种民族符号,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在2006年9月28日至2003年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书法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