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问卷的可靠性

第一,问卷的可靠性。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一方法调查同一对象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被测事物或变量。具体评价方法有:

1,重复测试法。同一份问卷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组受访者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之间的间隔一般在两到四周之内。通过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分析或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来评估量表的可靠性。

2.交错法。两种不同形式的等效问卷用于在不同时间(通常相隔两到四周)测量同一组受访者。两个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用于评估问卷的可靠性。

3.半法。对折法是将上述两份问卷合并成一份问卷(通常两份问卷的问题数相等),各作为一部分,然后考察两部分测量结果的相关性。

第二,问卷的效度

效度是指问卷对研究者所要测量的变量的正确测量程度。检验效度的主要指标和方法有: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框架效度。

1,票面有效期。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适合测量目标,或所选项目“看起来”是否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主要基于勘测设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2.标准有效性。效标效度是指从量表中获得的数据与其他选定变量(效标变量)的值相比是否有意义。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标准的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同质效度是指同一特性的其他测量方法相互关联的程度。异质效度是指量表与不同特征的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程度,但理论上与特征相关。建构效度是指理论概念可以被测量工具测量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与同一理论下的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当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预期的相关性时,就意味着这个测量工具具有一定程度的建构效度。

一般来说,问卷调查容易产生误差的原因包括:测量内容、情境不当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疏忽。来自受访者的因素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年龄、性格、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等。,这影响了他们回答的正确性。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研究者可以知道问卷本身好不好,可以作为修改的依据,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问题意识形成的首要条件是你要对一切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比如你下到相关的实践场所,观察到某些现象和问题,比如:为什么老师上课好像在表演?为什么老师对它感兴趣,但总有一些学生对它不感兴趣?要积极进行一些思考,多问为什么,结合自己所学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问如何更好。

其次,我们应该强调信息意识。信息资源是形成有价值问题的基础。除了从实际观察中获得的生动感性信息,丰富的理论资源也是问题形成的关键。某些领域的所有研究成果,包括最新的提法,都要在大脑中积累,按照优化的结构组织起来,内化于心。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学会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善于探索没有研究过或不够清晰的新问题,并及时记录这类问题。

然后要学会思考,包括思考的方法和角度。只有会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才会中肯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给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

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如果随时随地遇到问题,及时深入思考,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基本抽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地在目标人群中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这种抽样称为目标抽样或主观抽样。

目标抽样法适用于典型调查或研究。其特点是每个单元作为样本的代表性由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家判断决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由该领域的专家进行判断和评估。利用目标抽样,可以推断出人群的相关特征,也可以适当考虑研究中涉及的相关因素。也可以使已知样本单位的一些信息在抽样中发挥作用。这些都是目标抽样的优点。此外,目标抽样在数据收集方面更加方便。而采用目标抽样时,目标总体中每个成员被抽样的概率无法用客观方法计算,因此抽样的误差和精度无法用客观方法评价,这是目标抽样的最大缺点。

另一种是根据随机原理从目标人群的成员中抽取样本,称为随机抽样和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概率的方式客观地计算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样本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的精度来确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随机抽样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大规模评价研究中的意义。

简单随机抽样(SRS)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一种随机抽样。其特点是通过随机数表或抽签的方式确定样本,因此保证了群体中所有成员的抽取概率相等。

如果样本数量较多,单纯的简单随机抽样会有困难,所以往往可以用机械随机抽样来代替。

采用简单(或机械)随机抽样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概率论客观地估计抽样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