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三毕业班的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追求更高的教学艺术呢?这里说几个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案例1
半夜起来给公开课写教案。如果你正在参加顺德中学教师“六个一”教学能手竞赛。其中一个“一”就是“好好上课”。这个班是从学校里面借来的。上课前两天抽签,给你两天时间准备。当时抽签之后,我就慌了。这种恐慌不是怕拿不到奖,而是怕“出丑”“丢面子”,怕面对陌生的同学控制不好课堂,更怕在顺德语文老师和十几个专家组成的评委面前出丑。所以,开奖后的两天,我真的睡不着,一直在想怎么上好课。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某个教学环节处理的不太好。怕第二天醒来就忘了,马上起床做笔记。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茶饭不思”的境界,但也吃了两天两夜的苦。课后评委认为这堂课有三个特点:自主性、开放性、有序性、创新性。特别是顺序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密性和有序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专家和同行的评论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最后顺利通过“六个一”的考验,被评为顺德“教学能手”。“六个一”比赛结束后,我认真思考和总结了这次比赛,从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成绩面前,我只觉得手里的教鞭更重了,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想起来,对于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来说,参加公开课和竞赛课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难得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我承办什么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视为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机会,既然如此,我想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案例2
“问渠何处如此清,因有活水之源。”我想,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广泛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就是我们思维的通道,如此清晰生动。为了提高作文课的效率,我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作文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由学习方法决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公报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备课时,我大大打破常规,不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上,而是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具体做法是:
第一,宏观上,把泛读、精读、琢磨、写作结合起来。叶圣陶仙
学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作文训练的时候,我总会找一些文章。举个例子,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这篇作文没有必然联系。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第二,微观层面,通过实例教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标题的艺术,人物描写的艺术,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的艺术,文章的修改等。我只是把这些方法作为作文教学的备课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效果比较理想。更不用说,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在作文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班里、潘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国内颇有影响的《中学生读本》上发表...
案例3
讲课要注意“趣味性”,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引用哲理名言,使其家喻户晓,引人深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我在教鲁迅《故乡》的时候,引用了莎翁那句为杨二的贪婪和吝啬而诅咒金钱的名言:“黄金,黄色,闪亮而珍贵的黄金,只要一点点,就能把黑变成白,把丑变成美,把错变成对,把卑微变成高贵,把老人变成少年,把懦夫变成勇士。”既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又打击了当今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中得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兴趣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兴奋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理解事物的内在动机,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带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基础上,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无穷无尽的。成绩只是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一点点成绩就值得骄傲,那就是无意义无价值的自恋。“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