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苏格拉底有什么异同?

相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差异:

1,不同年份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年),子姓,孔氏,名丘,字,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祖籍沂国(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 ω κ ρ?τη?/英: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公民陪审员。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普遍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2.教育理念不同。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最早提出人的自然素质是相似的,性格的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学远”)。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被教育,每个人都应该被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塾,多招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将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官”,学成之后就做官。他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上的君子,君子必须有很高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弟子进则孝,出则孝,至诚守信,爱民和善。有余力就学写”)。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教育的目的是为治国培养人才。佩里克莱斯死后,雅典由于缺乏好的领导人,变成了一个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甚至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抽签或抽签选出的。

苏格拉底对此非常难过。他认为治国的人才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的人才。他一生致力于培养治国人才。

3.不同的政治思想

孔子: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在治国方略中,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被称为“德治”或“礼治”。这种策略把道德和礼貌应用到人民身上,收紧等级制度,把贵族和平民完全分为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打破了原来贵族和平民的重要界限。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提倡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受过训练、有知识的人来管理,反对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手握重权,以强凌弱的人,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人,而是懂得管理的人。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