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梦,作为一个幻觉,作为一个泡沫,作为一个影子,当身体是空的。它从哪里来的?

这是金刚经里的一首诗。

字面意思:因缘结合而生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永恒的。作为梦,作为幻,作为露,作为电,我们就应该这样去体验,去观察,去理解这个世界。

深意: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有生死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的生老病死,植物的生老病死,植物的生老病死,矿物乃至行星的成功、生老病死,等等。你找不到不朽的东西。接下来,佛陀用梦、幻、水泡、影、露、闪电这六种熟悉的东西来描述处事之道,告诉我们要像这六种东西一样看待世间万物。往往这样想,就能看透真相,放下对所有人和事的执着,放下无为法,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回归自己的佛性,成功成佛。

《般若经》的规模相当大,其确切数量无法确定。从时间上来说,般若经从最初的般若,发展到低级般若,中级般若,顶级般若。这既是般若佛教的发展过程,也是大乘佛教早期的发展过程。玄奘收集整理的《大般若经》,总* * *“十六会”。前五节为“根本般若”,其余为“杂般若”。五个基本会议中,第一次会议是最详细的,有10万个赞(翻译成中文400卷,接近400万余);二会二万五千赋;三会一万八千赞;第四次会10000赞;五大八千赞。

从《大般若经》来看,一般认为,根本五经是从小本(略)发展到大本(详)的。从中国翻译史的角度来看,大乘经的第一位翻译家智楼高嘉翻译了30部《邢弢般若经》(随笔),相当于五届中的第四届。一百年后,西晋的《闪耀般若经》、《颂般若经》(名著)的翻译,相当于五届中的第二届。第一次见面只是玄奘编《大般若经》的时候。这种翻译情况也可以作为推断它们顺序的依据。《杂般若》中的金刚经位于九会,分量最小,只有300颂。《金刚经》包含了般若的重要思想,因此也被视为般若的简略版。

扩展数据:

西藏翻译的《金刚经》注解远不如翻译成中文的多。相当于《无颂》的部分收录在北京版藏经中,但作者和译者不详。这本书不收录在德格版(东北目录),北京版不收录在般若部,收录在杂部。《一无所有颂》有两种汉译本,藏文译本没有流传。《论世亲释》三卷本收录于《大藏经》德格版,其结局伴随着世亲的产生。这本书只看到德格版,没有收录北京版和乃堂版。

关于金刚经的注释,HP Hags Pases Rab Kyi Pharoltu Phy在Pardo Rje Gcod Pahirgyacher Hg rel pa用莲花戒指。只在西藏流传。《秦时石碣论》的七句义,《莲花戒》分为五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莲环本来是中学的学者,也是中学瑜伽的综合学者。除了《般若经》的注释外,还有《中论》和《瑜伽派》的注释,以调和两派的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