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一中的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很多陕西人南下四川经商。于右任先生的父亲于新三也是和老乡一起来到四川,选择了民风淳朴的岳池县做生意。他的父亲在岳池县经营了近20年的典当行。于右任先生早年也随父亲游历过岳池县,对岳池县有着深厚的感情。
民国二十八年(1939),热爱教育的于右任出资3500银元,在岳池县县城西门外的土官庙修建了一所中学,并以父亲的名字“新三”作为校名,自己当上了学校的董事长。于先生将学校命名为“新三中”,这不仅是向父亲致敬,还有希望学生成为“三民主义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战士”的双重含义。于右任1949到达台湾省。此后,他与新三中失去了联系。
于右任先生为新三中题写校训:“以报为国”。
他亲自为新三中写校歌:
凤山专场秀,
戚薇人文、
光分星辰和领域连接西秦。
作为一个三民主义的战士,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完人。
美德是新的,
每天,
新的一天!岳池县第一中学于1953年春由新三中学(由国民党元老、国民党中央监察院院长、清末以来著名爱国人士、杰出书法家于右任创建于1939年)和尚勇中学(由西南师范学院创办人、教授周锡步创建于1942年)更名为
民国时期,在创始人于右任、詹、农、周锡步的领导下,学校在惊涛骇浪中顽强拼搏。倡导报国,坚持民主进步,建立华中地下党支部,成为党在华中东北的活动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秋,两校部分师生参加华蓥山起义。上中校长杨希钦战死沙场。艾文轩、张泽豪、张泽厚、邓澄等师生被捕入狱,关在渣子洞监狱。在“11.27”惨案中,除张泽厚先生身中七枪外,其余全部殉难。师生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新中国时期,学校沐浴着党的阳光,在园丁的辛勤耕耘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初中到高中,从普通到重点,再到成为全省第一批示范高中。虽然历经风雨,但硕果累累,尤其是在21世纪,取得了最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今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