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十大效应定律是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组老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并告诉A组的饲养员,这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他告诉B组的饲养员,他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两组穿越迷宫的老鼠进行了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确实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所以罗森塔尔教授受到了启发。他想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会发生在人身上。他来到一所普通的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走,然后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老师,这些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了这所中学,奇迹再次发生了。他选的那些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这样?是“暗示”的魔力在起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喜欢、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也是给予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负面、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相反,如果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给予积极的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去滋润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就就有多大!
心理学定律2: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了一位牧师的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让人感动,于是准备捐款。10分钟后,神父还没说完,就有点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神父还没说完,决定不捐1分。当牧师终于讲完长篇大论,开始筹钱的时候,马克·吐温生气了,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因刺激过多、刺激过强、作用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超限效应。比如孩子犯错,父母会对同一件事反复批评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这会让孩子从内疚到不耐烦,甚至厌恶。如果被“逼”,就会产生“我坚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定律3: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的房子前嬉闹,尖叫满天。几天过去了,老人忍无可忍。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个地方搞得很热闹。我觉得年轻了很多。我感激这点小钱。”孩子们很开心,第二天还是来了,照常玩。老人又出来了,给每个孩子5分钱。五分钱还不错,但孩子还是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孩子2分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分钱,你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吗!”“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为他演奏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把孩子“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玩”的内在动机,变成了“为了拿分而玩”的外在动机,他操纵了分的外在因素,所以他也操纵了孩子的行为。
心理定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又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谁更厉害,看谁能脱下行人身上的外衣。北风先带着冷风来了,刺骨的冷。于是,行人把外套裹得严严实实,抵御北风的侵袭。南风徐徐吹来,顿时阳光明媚。行人觉得春天温暖了上身,先解开扣子,再脱下外套。南风赢了。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故事中的目的,是因为它符合人的内在需求。这种激发自我反思、满足自我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心理学定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瓶口不平整的木桶所装的水量不是桶上最长的一块板,而是桶上最短的一块板。
心理学定律6: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区的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保健制度和养老制度,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形势并不理想。后来心理学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实验,即在两年的时间里,专家与工人进行了2万多次个别谈话,规定在谈话过程中,工人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意见和对工厂的不满。
这个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大增加了。
心理定律7: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每个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增加”而不是“减少”。比如很多销售人员就抓住了这种心理。给顾客称商品时,总是抓一小堆,一点一点地加,而不是抓一大堆,一点一点地拿出来。
心理学定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因素的混合,会在几周内演变成席卷德州的龙卷风!紊乱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做了一个理论上的表述:一个微小的原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其他因素,可以发展成极其巨大而复杂的影响。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是小事。一句话的表达,一件事的处理,正确恰当,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错误和武断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定律9:标签效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缺兵,战争确实需要一批士兵。于是,美国决定组织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打仗。为此,美国在战前派了几个心理学家去训练动员俘虏,去前线和他们一起战斗。
在训练中,心理专家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说教,而是强调囚犯每周给至亲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就,描述犯人在狱中表现如何,如何改过自新。专家们要求囚犯们仔细抄写并寄给他们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囚犯们上了前线,专家让囚犯们给他们的亲属写信,告诉他们如何服从命令,如何勇敢。结果这些俘虏在战场上的表现丝毫不逊于正规军。正如他们在信中所说,他们服从命令,在战斗中英勇作战。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心理学定律10:脚进门效应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当你向别人求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被拒绝;但是,如果你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在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请求的权重,那么目标会更容易达成。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脚进门效应”。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心理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和应用。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感、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多个领域,也涉及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心理学一方面试图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的基本行为和心理功能,同时心理学也试图解释个体心理功能在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机中的作用;此外,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讨论的生理或心理效应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事实上,许多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的心理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来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