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决定

怎么做决定最科学?

决定吧!做个决定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小到琐碎的事情,大到改变人生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关系到个人的独立,但是选择不好,难免会不开心或者充满遗憾。科研在这方面能有帮助吗?大多数人不知道决定背后的心理过程。幸运的是,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非常有洞察力,他们可能会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

每个决定

正在预测未来

无论是选择买新车还是新房,甚至是和谁结婚和谁结婚,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预测未来。我们想象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通常会选择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决定。这种“预测结果”方法的麻烦在于,我们实际上并不擅长预测未来。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都习惯于高估后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说:“大多数事件的结果并没有那么强烈和短暂,这与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

我们通常会预测结果,但也经常胡乱猜测。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避免损失”。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失去带来的伤害,很可能大于获得利益的快感。吉尔伯特补充说,我们影响权衡是为了避免损失,但一旦损失确实发生,我们发现它们实际上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痛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与其纠结于结果会让你有什么感受,不如找一个做了同样选择的人,理解他或她的感受。

但是,不要忘了,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伤害你或者让你开心的程度,应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承认

我们可能都有偏见。

你有没有和人争论过烦人的问题?比如政治,往往会让你感到挫败,因为你发现对方只专注于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完全无视任何反对意见。这就是常见的“确认偏差”。如果我们在充分权衡各种备选方案后,相信自己在做一个“正确”的决定,其实你已经有了偏激的看法,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时候,你的偏见就会产生问题。

要做出最佳决策,我们不能只抓住已被认定为最佳选项的相关事实和数据不放。但是,很多人会承认,这个过程——寻找可能证明自己误判的证据——是非常痛苦的。美国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尼科尔森说:“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客观,可能就够了;承认这种偏见的存在,承认我们都受到它的影响,也许是一件好事。”

不要陷入

“锚定效应”的陷阱

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我们会注意到一些实际上无关紧要的事实和数据。这种现象被称为“锚定效应”。在一项经典研究中,两名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估计一个数字:联合国非洲成员国的百分比。在回答之前,受试者必须先转动一个轮盘(上面列有从0到100的数字),然后猜测在轮盘上得到的数值是高于还是低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成员国中所占的比例(目前联合国成员国有192个,其中非洲国家有53个,约占28%)。有一点是被试不知道的:轮盘赌的轮盘被篡改了,只停在数字“10”和“65”上。虽然这与原问题无关,但它强烈地影响了被试的答案。如果轮盘赌上显示的数字是“10”,受访者答案的估计值平均为25%;如果显示的数字是“65%”,受试者的平均回答是45%。受试者似乎受到了轮盘赌号码提示的影响。

我们每次走进一家店,看到一个打着“特价”招牌的产品,都可能会陷入锚定效应的陷阱,因为产品的原价是作为锚定的,我们用它来对比打折后的价格,所以觉得很实惠——其实还是很贵的。如何抵抗锚定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吉洛维奇建议你定制一个平衡型主播,但即便如此,还是有问题。吉洛维奇说:“你不知道锚定对你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很难弥补。”

有时候你也可以

让别人选择吧。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有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决策的过程都是很不开心的。此时,不如放弃选项。去年,两位美国学者Bertie(康奈尔大学)和Maggie(芝加哥大学)做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索这一想法。在一次测试中,受试者必须在几个对象中做出选择,然后报告他们对选择结果的满意程度以及做出决定时的感受。与只能选择一项的人相比,这些受试者的满意度更低,因为有些人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即使最后选得好,也还是不满意。因为他们一想到自己可能没有选到最好的,就觉得有压力。

伯蒂和玛吉都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在琐碎或容易令人心烦的选择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尝试让别人选择红酒或者餐厅。有些取舍留给政府或专家,你可能会觉得更开心:“我们常常执着于取舍,以为有些选择能带来快乐,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当你情绪不稳定时

不要做决定

你可能觉得情绪是做决定的大敌,但其实在选择的过程中,情绪早已融入其中。当你准备下定决心的时候,大脑的外侧系统(也就是情绪中枢)就会活跃起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达马西奥(Damasio)研究了只有情绪损伤的脑损伤,结果发现它们甚至无法做出最基本的选择(比如穿什么或吃什么)。达马西奥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储存了过去的情感记忆,我们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当前的决定。

但是,让情绪主导决定会严重影响结果。以愤怒为例。由三位美国学者贾格(密西西比大学)、因曼和米托(都是匹兹堡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愤怒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他们拿出的任何东西,而不考虑其他选择。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太大的决定。

凭直觉做决定

一样好。

大家总认为理想的决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但有时候凭直觉做的决定也一样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利斯和托多洛夫两位学者发现,当我们看到一张新面孔时,我们会立即判断他或她的个性。再看久一点,哪怕花一秒钟,还是很少能纠正原来的印象。

人们认为额外的信息有助于做出理性的决定是理所当然的。这里只是一个悖论:获得更多的信息可能会让你对自己的直觉更加满意。荷兰学者迪克西修斯发现,在购买小件物品(比如衣服)时,如果购物者仔细考虑过,几周后他们仍然感到满意;但是如果买大件的东西,比如家具,凭直觉购买的人往往对当初做的决定很满意。结论是,这种无意识的决策过程应用于政治和管理时也是有效的。

多种选择

少总比少好。

你可能觉得选项越多越好,但以下供你参考:比如五选一,就比三十选一好玩。美国纽约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艾·颜佳研究权衡悖论。她说:我们总以为多一点选择是最好的,但其实多总比少好。

要想做出更好的选择,就必须运用更多的信息处理技巧,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混乱,非常耗时。选择多了也会增加犯错的几率。最后,你可能会感到不满,怀疑自己是否错过了更好的机会。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严重地受到权衡悖论的困扰。受影响最大的人是“贪心鬼”,他们在下定决心之前会仔细权衡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果选择有限,这种方法很有效,但是当事情很复杂时,这种方法就很混乱了。“知足型”(即遇到第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选项就做决定的人)痛苦最小。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心理学家施瓦茨说,如果你只是想找到一些“大体上还可以”的东西,那么很多压力就会消失。

所以,与其全面搜索信息购买理想的数码相机,不如问问朋友对自己的相机是否满意。施瓦茨说,如果你能满足他们,你大概也能满足他们。即使你遇到一个看起来很重要的决定,你也不应该只是满足,而是应该限制你考虑的选项的数量。

过去

让它去吧。

以下情况是否常见?衣柜深处有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你一直舍不得丢掉,因为你花了很多钱买它。支持你不明智决定的谬论叫做“sunkcost”。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两位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证实了我们是多么容易被这一谬论所愚弄。他们希望学生们想象他们已经为周末的滑雪假期支付了65,438+000美元,但随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滑雪场,只需50美元。当事人直到支付了两次假期旅行的费用后才知道碰撞日期。他们将如何决定?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学生选择吸引力较小但更昂贵的旅程,因为他们已经花费了更高的成本。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对一件事投入越多,就越难放弃。为了避免让“心疼成本”影响你的决策,你要时刻提醒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