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乡村教师调到城市。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问题短期内无法缓解:
首先是城乡差别。现阶段,农村人口持续减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农村发展再好,也永远比不上城市。城市的生活条件,教育,医疗资源永远是最好的。农村的现实和客观条件注定了农村就是农村,否则城市就不会像城市。这就是现实。
第二,农村孩子越来越少也是大势所趋。这并不是说农村不好,而是家长意识到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孩子至少应该在县城上学。有钱人都这样。没钱的人,可能因为条件所限,无法实现,但有想法。一旦他们有条件,也会这样做。在农村适龄儿童较少的情况下,实现教育均衡的成本太高,负担不起,也没有必要。
第三,老师也是人,单靠意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就是这样,导向很重要。哪里有好的地方,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而只靠钱吸引人才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所以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提高待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更何况,提高待遇不可能是实质性的。
第四,现行制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仅优秀教师被调走,城市教师出了问题也被流放到农村学校,这已经成为一个悖论。目前信息化发展很快,但是再好的技术手段也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水平。
所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不是一个地方一蹴而就的,根本上还是要靠人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我个人认为城市化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而不是试图平衡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
通过考试选拔乡镇优秀教师进入城市,乡镇成为城市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
城市地区的选择每年都在进行。我们乡镇的老师几乎每年都会通过选拔进入市区任教,最多两三个,最少一两个。这些调到市里的老师都是镇上的骨干教师,年轻,有素质,教学能力强。因为转岗是通过考试的,每年的转岗指标是34个,上千名乡镇教师参加考试,可见竞争有多激烈,有多少教师想通过转岗进入城市。
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自然不是普通人,而是素质比较高。考完试,还有面试。面试的内容是讲课。如果你讲课能拿高分,说明你的教学能力不错。所以转市可以说是五关,中了基本都是最好的。
在乡镇培养出这么优秀的老师不容易。经过几年的磨练,很难成长为一个比较优秀的老师。最后他给别人做了嫁衣,很多乡镇长都很无奈。他们戏称农村学校是城市学校的“师资培训中心”。
为了均衡地发展教育,我们必须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除了将农村教师输送到城市,我们还应该鼓励城市地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现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城市,农村教师已经很薄弱了,然后又抽调了一部分骨干。教育如何才能均衡发展?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乡村学校也无法强行留住这些优秀的老师。毕竟很多人在调音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何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其实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探索。城市教师要想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农村教学经验,让部分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结论:从城市地区的农村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对农村教师有利,对农村教育不利。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实现城乡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教书,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规律,它给城乡教师资源带来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怎么解决?我觉得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
优秀乡村教师进城只有两条路:个人主动申请要求,争取;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推荐和选拔。
昨天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说他女儿在农村小学工作了五年,是个大龄女教师。她还没有对象(按照当地教育局的政策,在偏远乡镇任教的28岁以上未婚女教师可以申请转市区学校),要求转市区学校。他还说,局里相关领导已经答应填一份调动申请表,按组织程序上报。但是学校校长不肯放她走,也不签她的名字(因为老师的工作太优秀了)。让我跟教育办公室主任通融一下。
我的第一感觉是,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乡镇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局和教务处有不成文的内部规定,随便放出来的老师一般都不补,互相监督制约,也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校长不签字很正常。如果他这样做,教育办公室会批评他。如果教育办主任签字上报,教育局就有话说了。但无论如何,大龄教师每年都来镇上,空出来的岗位要调整或安排,否则就与照顾大龄年轻女教师的政策相抵触。
因此,它涉及主体的问题:
第一,优秀的乡村教师要不要进城?
优秀教师个人申请入城或者教育局选拔优秀教师入城都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人往高处走,有机会去更好的环境,用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更大的平台上锻炼和提升自己,是每一个老师的共同心愿。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的联合,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市,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管理处、教育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规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第二,农村缺的师资要不要及时补充?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努力,农村教师空缺和短缺的问题是可以从整体上解决的。如:新招聘教师的分配,学校之间的调剂,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的轮换。
第三,如何保持城乡教师的相对平衡?
首先,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包括一些优秀的老师,都要求进城或者有机会被选上进城。总有一些老师因为家庭、父母、孩子、生活环境习惯等各种原因选择留在乡镇。其中不乏优秀教师,成为当地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农村教育的基石。
其次,通过城乡教师的轮岗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互补和融合,也可以大大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再次,随着教师职称评定等政策继续向乡村教师倾斜,工资待遇和各种补贴将逐步提高,这必将激发乡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加入到农村教育中来,使教师队伍不断得到补充,形成良性循环,完全可以实现城乡教师队伍的基本平衡或相对平衡。
农村教师流向城市,这是一个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心结。而我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教育均衡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给教育一个努力的方向。
可以说每个地区都有从农村教师中选拔城市教师的情况。从尽可能把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学校的角度出发,在我所了解的不同地区选调城市教师的政策中,我觉得我们县的政策是有一定作用的。
我们县新招聘的老师都要去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只能从农村学校招聘。但我县教师招聘限定了一个条件,就是职称与职务的对等。
也就是说,市区学校在申报教师招聘计划时,根据学校中、高级岗位的空缺情况,确定每个招聘教师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区的学校有中高级的空缺岗位,对于我校现有教师的评聘,基本都要留下来,否则会产生矛盾,会引起我校教师的不满,所以招聘岗位基本都是初级岗位。
这样一来,农村学校所有被评为中级、高级的教师都没有资格报考,只有初级青年教师可以报考。
这种限制阻止了农村学校成长起来的老师报考,可以为农村学校留下一批好老师。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方面,我们的新教师必须全部分配到农村,工作三年后才能报考,这样农村学校仍然会成为城市地区学校教师的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获得中高级教师也不公平。
但从一个区域教育整体来看,在我的感觉里,这真的不是农村学校留人的办法。
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有人说,乡村教师的待遇比城市教师高30%,会有大量教师愿意留在农村。
不可否认,提高待遇是把人留在农村学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我的看法是,农村学校留不住人,不仅仅是待遇问题。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子女教育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只要有机会,大部分农村教师都愿意调到城市。
所以,即使是教育的区域均衡,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更多志愿者填写知识、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这个问题问得好,乡镇的优秀教师被选拔进城,农村学校吸引不了人。城乡差别很难消除。
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乡村教师调到城市。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教育的均等化根本无法实现。
一、社会环境。
这个国家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小城市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农村人口集中在小城镇。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不仅是老师,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如此。
为了发展经济,放松户籍和学籍限制,只要在当地工作或者买房,都可以就近上学。现在农村在城市买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大的环境和趋势来看,城乡教育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可能达到均衡。
第二,政府导向。
虽然教育通常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但有时却是政府的脸面。如何让脸在短时间内少花钱又好看?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做大做强。
前几年全国高校合并,建设本省有竞争力的大学。
市县一级没有大学,就建航母级高中,形成“一中效应”。做法是把当地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全部集中到市县一中,打造拳头产品与外地竞争。
曾经听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说,我们市长在和其他城市的市长吃饭,谈高考不能让我们市长丢脸。他说全市的升学率,我们就跟他比。
这种做法遭到下级学校的强烈反对。每年中考的时候,县区主任都要召开初中校长会议,要求控制好优秀学生外流,层层签订责任书。毕业班老师考完试有了新任务,去好学生家里工作,去县一中,不去市一中。然而,这种做法就像骑马一样。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哪个校长敢违抗市局的命令?
学生在下面得到最好的,老师也是。现在乡村教师都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市,为自己,也为孩子。但真正能做到的,绝对是乡村教师中的佼佼者。
城市优秀学校的吸血式增长,造成了农村学校的严重贫血。
第三,师生素质。
由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优秀的教师必须优先选择大中城市,各方面条件差的不得不选择农村学校。从源头上看,城乡教师素质差距较大。另外,几年下来,好一点的都被挑走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质量肯定不如城里的老师。
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按照取长补短的原则,老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处理学生矛盾上,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乡村学校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所以乡村教师的水平会越来越差。
差的老师自然吸引不了好学生和差生,导致教学效果更差,学校口碑更差。分配给学校评职称、评选、晋升的名额越来越少,教师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渴望上进。长此以往,乡村学校的生存会非常困难。他们怎么能指望跟上与城市学校的竞争呢?
城乡学校不平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所以解决的办法不是某个部门出台某个政策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时间、整体环境的变化和远见者的勇气。
想看不一样的答案,请关注“水诗”。
我在农村学校工作了30多年,感觉这30年没有实现教育均衡。就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很难实现教育均衡。
其他学校我就不太清楚了。就拿我现在的学校来说吧。
我们学校现在是九年义务制学校。10多年前,这所初中被镇政府承包给了私立。为了培养学生,学校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现在虽然从民间收了,但是学校的规模没有变。从高一到九年级,36个班,近2000名学生。老师呢?不到110人。师资力量不够,每年从社会上自主招聘5-6人。这里初中只有40人,还有兼职的校领导,兼职的理化老师。
有意思的是,学校每年有五六个大学毕业生(多为女教师),每年也有五六个老师离职。我不知道今年的流量。比如去年暑假,一下子走了7个中青年老师,其中5个去了市里。学校每年都要听课评课培养青年教师,而经过三五年的历练,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有三分之一硬起翅膀飞走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二是工资低,与所在市县同等条件相差千元。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
首先,最重要的方法是提高教师的待遇。通过乡村教师补贴,教师工资与本市高工资县区相当。
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让城市教师每隔几年轮换一次“扶贫”,调动一些农村学校的“编外”教师。
第三,在晋升方面,缩短乡村教师的教龄。
实现教育均衡是一件大事,很少有硬措施是做不到的。
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乡村教师调到城市。是的,很难实现教育均衡。
我觉得师资的不平衡也是学生的不平衡造成的。你的城市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农村学生的数量逐年减少。
这个城市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除了本地学生。还有大量农村孩子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去城市。此外,一些农村家庭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早早就把孩子送到城市,渴望让孩子得到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平台。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学一年级开始报名的时候,家长甚至通宵在外面排队。与成为小学的火爆场面相比,农村小学越来越萧条。在我老家所在的乡镇小学,每年暑假结束后,总会有一些学生迷失在班级里。这些学生都去了周边的县市,有的和父母一起出去了。有的家长花钱请人送去外面的小学。学生在小学附近的托管中心住宿和吃饭。
乡村教师每年都会选择优秀的教师输送到城市。只会让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教育会更差。我曾经在一所乡村小学教过两年书。在小学,不仅学生流动性大,老师流动性也大。留不住优秀的老师。
不过好在现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自觉调控。今年国家不仅前段时间发文,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增加了一名首席教师。目的是。增加农村优秀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教育领军人才。
此外,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对农村教师的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真的能温暖乡村教师的心。把乡村教师留在岗位上。
结论:客观现实是,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都在增加。但是教育部也在努力改善这种现象。拿去吧。增加首席教师和增加农村教师补贴的方法。留住农村教育人才。相信会越来越好。
很难平衡,连我农村的亲戚都有人送去县城。
把优秀的老师选到县里,固然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但是对农村孩子来说确实不公平,因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走,一般来一个年轻的,或者有空缺,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中国的奖励,是提到这个人不能再胜任,比如教授,去做官等等。同样,如果乡村教师教得好,也没必要调到县城。可以通过分房,增加收入,避免人才流失,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增加他们的收入,并制定优惠政策,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振兴农村教育。
上周五,正是我县今年最大的一场雨的时候,全县乡村教师的选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但也有人一直担心农村教育的均衡,但其实可以明确的说,农村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管理,而不在于人员。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以数学为例。报名的老师90人左右,比例差不多是5:1。考完试,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17以内有三个老师,根本不愿意进城。
为什么?因为一个老师今年面临升职,如果他进城,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升职了。我的意思是,在现行职称执行办法不变的前提下。
还有一个1的老师很直接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他参加考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考上,不是为了去市里上班。
还有一个老师陪着别人去报考。他自己也没打算考,结果太优秀了。然而,无论他在哪里,他根本没有打算在城市教书。
从这些来看,很多优秀的人,大部分还是留在农村。毕竟机会相对多一些,大部分进城的人并不优秀。现在我们看流程的是,刚工作三年,考试合格的,大部分面临职称晋升的,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升职之后,他们一般都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
全国各地情况可能不一样,但这里就是这样。和...另外,县里很多老师今年都混进了学校的中层政治,申请当普通教师。因为什么?因为职称问题,城市老师没有太大优势。留下来的都是混日子的,或者已经晋升了职称。
我的观点可能和别人不一样,但只是少数局部观点,不代表普遍性。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类似的情况。